趙俊豪跟周明軒兩人往山上走。
“明軒,沒想到劉知青長這么漂亮,一副很柔弱的樣子,沒想到能一人對付好幾頭野豬。”
“這就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開眼了吧。”
“這不是開眼,簡直是開了個天窗。”
“對了,要是有人問起咱們菜哪來的,就說是跟村民換的,別說是劉知青給的。”,周明軒提醒。
“為什么?”
“人家畢竟是個女知青,咱們才剛來,給咱們這么多菜,我擔(dān)心有人說閑話。
其它人倒還好,但那鄭鵬程、陳嬌嬌是什么貨色你也清楚。”
趙俊豪點點頭,“你說得對,是得瞞著他們。
咱們兩個人倒沒什么,劉知青是個女同志,讓人傳她的閑話不好。”
劉婧雪用神識聽著兩人的談話,還算這兩人有點腦子。
兩人用樹枝挑著幾捆柴回到知青點,發(fā)現(xiàn)鄭鵬程、陳嬌嬌兩人已經(jīng)回來了。
“周知青,你們早就回來了嗎,竟然還上山撿了這么些柴。”,陳嬌嬌見到二人,很是驚訝。
周明軒不答話,趙俊豪只能頂上,“我們上午就回來了。”
不想留在知青點,讓陳嬌嬌纏上,還跟鄭鵬程在那大眼瞪小眼,周明軒對趙俊豪道,
“趁著今天有時間,咱們把柴放好后,繼續(xù)去撿柴吧。
以后要上工,可沒時間撿柴了。”
對于周明軒的話,趙俊豪一慣都是聽從的,“行。
咱們是在你這邊開火,就所柴放你屋后面的柴房吧。”
兩人將柴放好后,又上山砍柴去了。
晚上做飯時,其他人看到周明軒拿出的臘肉、菜。
“周知青已經(jīng)找村民換到菜了嗎?
我們還準(zhǔn)備說,如果你們沒有菜,可以從我們這先拿一些。”
別人的客氣話,周明軒豈會當(dāng)真。
“不用了,我們已經(jīng)找村民換了幾天的菜。
下次如果有需要,再找你們。”
一夜無話,第二天哨響后,知青點的人都起床了。
吃完早餐后,新來的4名知青跟著知青點的老知青來到曬壩。
此時,鄭建民、秦芳、陳國慶、張平安幾人已經(jīng)在那里等著了。
知青點的眾人跟四人會合,互相介紹了下。
自到了曬壩,跟鄭建民幾人認識后,周明軒聽著眾人在那寒暄,不停地往四處張望。
“明軒,你在看什么呢?”,趙俊豪同樣動作看了一圈后,沒看到什么特別的,便好奇問道。
周明軒敷衍道,“咱們到了個新地方,不得多看看村民,認認臉。
要是以后在路上碰上,人家跟你打招呼,你都不回應(yīng),不得說你城里來的,高傲看不起人。
所以趁現(xiàn)在大伙聚集在一起,趕緊看看,混個臉熟。”
趙俊豪聽了這話,信以為真,“那我也趕緊多看看。”
說完,他也跟周明軒一樣,四處張望,想要記住周圍村民的臉。
一旁的方東聽到兩人的話,沷冷水道,“沒必要這么麻煩。
咱們知青跟村民一向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不怎么來往,所以沒必要記住村里人。
等下你們分了生產(chǎn)小組,只要記住各自的小隊長就行了。
至于生產(chǎn)小組的其他成員,以后在一起干活多了,自然也就認識了。”
“應(yīng)該不是吧。”,趙俊豪反駁道,“昨天給我們帶路的那些村里孩子,張口閉口就是小雪姐姐。
孩子們也說,家里的大人老是在那夸劉知青。
我感覺村民跟劉婧雪知青的關(guān)系挺親近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