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飛龍》的熱賣,讓索尼和惡龍都有些措手不及。
而隨著到了3月下旬,世嘉公司又拿出了另外一款自家的3D游戲大作《死亡邏輯》,更是徹底扭轉了玩家對SS主機性能最差的印象。
不同于《鐵甲飛龍》利用SS主機的SDP2處理器大做文章,《死亡邏輯》主要利用了DP1處理器的3D性能,僅僅使用SDP2處理器進行畫面輔助、進行2D貼圖和UI設計。
可以說,兩款游戲的設計理念完全不同。
但是在世嘉公司巧妙利用SS機能的制作下,利用2D貼圖、利用‘深境模糊’等方式,《死亡邏輯》同樣用另一種方式,為玩家打造了一個充滿魄力的3D游戲世界。
唯一的不足,就是作為一款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因為沒有類比遙感,只能在水平方向進行橫向瞄準、不能上下移動槍口了。
不過在3D游戲初期,這樣的設計并不算缺點。
看著SS主機的小爆發,劉川都不由有些感嘆:SS主機確實是一臺怪物,怪不得前世很多人都說,SS主機直到退出歷史舞臺,也沒有完全發揮出100%性能。
SS主機的設計結構實在太奇葩了,讓它發揮性能的方式也太特殊了。
也許只有世嘉自己才能駕馭,其他公司很難摸透SS主機性能。
不過也幸好如此,否則前世PS還真不一定那么輕松戰勝SS主機。
在一陣喧鬧之中,整個三月過去了,最后SS主機憑借一款FC平臺經典游戲《花式撞球》的續作《花式撞球2》,完美給3月進行了收尾。
而伴隨著GP、PS、SS主機平臺一款款次世代大作的發售,次世代主機的優勢越發明顯。
經過次世代3D大作洗禮之后,玩家們對游戲的要求明顯提高了不少。
雖然SFC主機依然擁有千萬級的保有量,但是在三月份SFC主機銷量卻遭遇了‘滑鐵盧’,第一次下降到了月銷量不足10萬臺。
與兩年前巔峰期平均月銷量超過36萬相比,幾乎腰斬再腰斬,顯然已經進入了主機末期。
不過隨著4月份的到來,任天堂也終于等到了一個好消息。
N64的規格終于全部敲定,完成了主機最終的設計,開始進入工業化繼承設計和量產階段。
新主機使用了和GP主機同款改進型CPU:R4300i,其93.75MHz的強大頻率超其他三臺主機,并且在使用了硅圖公司設計的圖形卡之后,N64的3D性能也是達到了竟然15萬個多邊形/秒,吊打PS和SS主機,稍稍遜色于GP主機的16萬/每秒。
和GP主機一樣,N64同樣預留了四個手柄插口,同樣可以最多支持4人同樂,同樣N64主機的手柄也增加了類比搖桿。
只不過和GP主機不同,不是兩個,而是一個。
不過雖然少一個類比搖桿,但是三叉戟手柄的功能卻更加強大。
在宮本茂的建議和竹田玄洋的設計下,除了正常的雙手握住手柄游玩,在玩一些射擊游戲時,玩家完全可以單手握住手柄,把手柄當做手槍來進行瞄準。
可以說經歷了SFC性能完全處于下風的16位時代,經歷在漂亮國被MD主機前期吊打的教訓后。
任天堂痛定思痛開發的N64,絕對是任天堂目前最高性能和創意的結晶產物。
也許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N64依然堅持使用卡帶,放棄了大容量光盤做媒體了。
不過這也不能算是一個不足。
雖然舍棄了大容量光盤,但是卡帶也擁有光盤沒有的優勢。
比如卡帶不需要讀盤時間,玩家不用等待,可以直接進行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