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釣魚罷了。
他們村離河很近,村里很多大人小孩都會游泳,就連馮拴柱也學會了點狗爬式。啥時候,她也要跟著學學。
趁著馮母做晚飯的功夫,馮父就給他們做了一個小抄網。馮母看著做好的手抄網對著馮父說:“他們衣服弄濕了,回來你給他們洗呀。”
那怎么可能,馮父看著三兄妹,吩咐道:“回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聽到沒?”三兄妹齊點頭。
第二天,天剛亮,馮拴柱和馮國良就早早起床,催著馮青青出門。馮青青在后面磨磨唧唧的,直到馮母也出門了,她才偷偷摸摸地從屋里跑出來。
“青青,你在干什么?一會魚都被撈完了。”馮國良著急地催促。
馮青青才不理他呢,她拉著馮拴柱的手說:“大哥,你給我做個魚鉤吧?”
馮拴柱看著馮青青手里的大粗針,疑惑地問道:“你偷娘的針了,你就不怕娘回來打你?”
馮青青解釋:“這是我在夾縫里找到的,娘可能忘了,你給我做個魚鉤,我坐在河邊釣魚。”
馮拴柱有些猶豫,馮國良躍躍欲試:“我給你做。”說完,他將針放在一塊石頭上,拿起一塊石頭準備砸上去。
馮栓柱連忙阻止:“唉,我來,你會不會,別砸到自己手了。”然后,他將馮國良擠到一邊,開始小心地砸了起來。
很快,針被砸成了魚鉤形狀。馮青青找來一根馮母補魚網的線,馮栓柱給她綁好,又找了一一個長竹竿,把魚線綁在長竹竿上,上面又綁了一截高粱桿子做魚標。
馮國良興奮地揮舞著手中的抄網和小桶,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大聲喊道:“出發!”
馮拴柱則走在最后面,扛著釣魚竿,手里也拎著一個小水桶。而馮青青走在他們倆中間,手里拿著一小團面團,這是她用來做魚餌的。
北河里,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群小孩,三兄妹到的時候,這一片也已經聚集了好幾個小孩,有他們村的,也有鄰村的。拿手抄網的小孩并不多。
他們挨著河,一個村最少有十幾家有漁網的,但是很多漁網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就像他們家的漁網是分家的時候分到的。
漁網上補了很多補丁,每次用完漁網,馮母都會好好的放起來。
愿意拿破網給孩子做手抄網的就更少了,所以有些孩子拿著竹編的簍子,但這種簍子比較重,用起來很不方便,有一點,要是遇到大魚,簍子比手抄網好使,還有一些孩子拿著草編網。
年代饑荒:我家有個小菜園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