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銘把文書收好,放到案幾上。
這時翰林待詔黃維走了過來,“下官見過陳大人。”
“黃大人。”
“陳大人,后天小兒百天,陳大人一定要賞臉過來坐坐。”
說完遞給陳景銘一張請柬。
陳景銘笑道,“令郎百日宴,我一定過去沾沾喜氣。”
黃維遞了請柬就離開了。
下值時間也到了,陳景銘也收拾好桌案,下職回家。
路上思緒飄飛,姐姐,小外甥,五年了終于要來京城了?
五年了自從陳曉蕓跟隨顧崢去茶陵,他們姐弟再沒見過。
韓夢舟前兩年跑商去過茶陵,然后就是家里每年都派人去看一次。
陳景銘現在慶幸自己在翰林院,父母還從老家搬來京城居住,父母兄弟不用天各一方。
回到伯府,陳景銘去見了父母。
出來后,回自己院子換了常服,就去了大哥院子。
書房里,陳景銘說了他看到顧崢調令,可是沒聽皇帝說過。
陳繼銘背手而立,看著窗外夕陽殘紅,“吏部董尚書歷經三朝,開國太祖強勢,文臣被壓制的厲害。
從太宗年晚年開始,文官隱隱流出想要左右朝堂之勢,先帝登基就血洗了一次朝堂,未嘗沒有削弱文官之意。
可惜晚年還是被明家叛亂給毀了。
當今皇上對武將比較重視,這讓一些中庸人士就受不了了。”
陳景銘聽明白了,“什么中庸派,還不是怕武將厲害了,他們文官不受制約。”
陳繼銘回頭瞅他一眼,“你也是文官。”
陳景銘………
陳景銘道,“顧崢是陳家女婿,他們調回來敢重用?”
陳繼銘走回書桌前,“一個六品通判位子,沒多大影響,除非……”
陳景銘想到什么,“姐夫是通判,專管斷案,難道他接手了什么大案………”
陳繼銘點頭,“有這個可能,我這就派人去往長沙府,也許源頭就在那里。”
陳景銘第二天上班,御書房里隨侍的時候,就聽雙喜說了,“陳大人,有人推舉顧崢大人做漢陽州知州,皇上也同意了。”
漢陽州知州?
不是回京城?
而是直接調任漢陽知州。
長江和漢江兩大河流交匯之地,還有大小好幾個湖泊,耕地面積少的可憐。
現在可不是兩湖熟天下足的明代,漢陽可是一個水域。
陳景銘皺著眉頭,“雙喜公公,這是誰提出來,我姐夫才做了兩年通判,他不應該被調動啊?”
雙喜……
“是吏部楊侍郎推舉的,說是顧大人治理茶陵非常出色,如今漢陽州空缺,他就推舉了顧大人。”
陳景銘想著這個楊大人,自己沒得罪過他。
“多謝雙喜公公告知,只是漢陽知州是五品,我姐夫的官是不是升的太快了。”
雙喜詫異的看了一眼陳景銘,您可是當了三個月侍講,就升了五品中書舍人的,顧大人好歹還做了三年知縣,兩年通判。
跟您沒法比!
事情已成定局,陳景銘也沒有去求皇帝,事在人為,況且,他姐夫究竟是動了誰的蛋糕,讓人迫不及待的把人弄走。
陳景銘回家跟大哥商量,看來顧崢確實被人忌憚了,要不是顧崢有興安伯府女婿名號,加上陳景銘圣眷正濃,也許官都當不成。
陳繼銘點頭道,“我都安排好了,派遣狄湛過去一趟,務必保護曉蕓一家平安。”
陳景銘回想后世,兩湖熟天下足的兩湖,還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
水稻,水稻,筑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