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銘的特立獨行讓許多人側目,對于皇帝派陳景銘打仗充滿懷疑。
陳景銘才不管這些,太叔琰的朋友來了,有六個人。
太叔琰把他們編進親衛隊,給陳景銘做親衛。
陳景銘在一萬兵馬里,挑了三百人做親衛兵。
整裝待發,陳景銘安排一千五百人運送糧草。
一千人運送自己本部輜重,光是大車就排出幾里地去。
一萬大軍,能上戰場的也就七八千人,剩下的人你得看守營地和糧草。
所以,歷史上的幾十萬大軍,其實有一半都是押運糧草的,再加上將軍吹牛,五萬都能給你吹出十五萬來。
魏啟有些看不懂,怎么跟司空震點兵不一樣?
陳景銘道,“臣到了安東,還得跟宰父信元帥匯合,安東不會缺人。”
魏啟一想,還真是,安東一地百姓眾多,真不缺民夫。
陳景銘一身文官服飾,校場點兵。
他是軍師,又不是元帥,沒必要穿鎧甲裝逼。
點兵,點將,讓兵士念軍規,七律十三斬。
朝中武將皺眉,怎么才十三斬?
陳景銘沒有解釋,笑話,他去打別人,還要將士對他國百姓秋毫無犯?
那他還打別人干嘛。
擊鼓,聚將,點將,傳軍律,陳景銘被皇帝敬送行酒。
陳景銘第一碗灑給天地,第二碗才喝下去,拜別皇帝,太子。
陳景銘傳令,大軍出征。
陳貴山,陳繼銘,韓夢舟,小九,來到校場送他。
“景銘,平安回來。”
陳貴山是既擔心又驕傲,陳景銘拜別父兄,翻身上馬,走出校場。
旌旗招展,戰馬嘶鳴,陳景銘帶著一萬大軍糧草輜重,去往安東。
一萬人聽著不多,加上輜重糧草車馬,那是相當長的隊伍。
輜重里頭可是有帳篷等物,這些可不在運糧人數里頭,這是每個部隊都有的后勤部。
就是天還沒到二月,安東還是非常冷的,能比京城冷個好幾度。
孟遠騎馬跟著陳景銘,他也是一身利索武士服,十三歲的年紀正是長個子的時候。
太叔琰親衛隊護在陳景銘左右,先鋒千人隊前頭開路。
郭鳳儀和兩個參將走在陳景銘前方。
陳景銘的位置居中,后方將士和糧草輜重都在將士的護衛下前進。
古代的木制車輪子,拉著輜重糧草,甩開速度能走多快。
所以,安東種痘的事,在確定攻打高麗開始,就派人去安東種痘。
他們這些人走過去,時間太久。
陳景銘一行人一天也就走個五十里,都是步兵,還有輜重,現在路又不好走,五十里經是快的了。
孫子兵法有曰;日行三十里,再快就要有人掉隊了。
因為輜重糧草車走的慢,陳景銘后來又抽出兩千士兵幫著推車,這才走了五十里。
陳景銘愁呀,走到安東桃花都開了。
郭鳳儀幾人倒是習以為常,行軍打仗,又不是急行軍,急不得。
陳景銘想著怎么走快點,路上要是遇到雨雪天氣,運糧車跟輜重車就得趴窩。
一萬人,除了一千前鋒隊,兩千人正常行軍,剩下的人輪流去推糧車,就不信走不快。
郭鳳儀跟兩個參將對視一眼,反正還在大齊內,也沒那個土匪敢截朝廷大軍糧草,就這么走吧。
運糧車上還有百姓,租的誰家牛和騾子,哪家人就跟著送軍糧。
還有軍醫,每次打仗都要調地方郎中隨軍,所以打仗真的不容易。
扎營后火頭軍埋鍋造飯,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