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第一日,所有的大宗交易已經完成。由于有些準備工作要做,又為了讓十萬客商都一飽眼福,會展還是按照計劃,持續到第三天。
第三天,所有展品都在前一夜經過重新清理,并裝載滿滿的水西寶貨,等待著它的買主帶走。一大早就有迫不及待的客商開始運走貨物,那批新式馬車卻沒動。這不光是展覽的需要,還因為這些馬車,除了那輛龍車,都屬于龐青林了,而糧食沒有運到,龐青林得等。
龐青林來時路過荊湖南路轉運使司,威逼利誘,重金收買,讓各州府轉運使司,幫他把三十萬石糧食運入水西。光靠龐青林那幾千人馬,可能要運半年。
各州府轉運使并不買頂頭上司的帳,這事一時就擱下了,糧食只好暫時囤于隆州。倒不是這些人膽大妄為,實是東部叛亂四起,都怕惹火燒身,并不敢碰龐青林的這些帶血的糧食。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隨后便有探馬來報,說各路都動了起來,派遣了無數兵馬和民夫幫忙運糧入水西。
龐青林很是納悶,他想可能是太師有所安排。龐青林心中隱隱有些擔憂,雖然這么多的寶貨已經到手,但這筆買賣做得并不順利,尤其引起民變是他沒有想到的。
不過,賈太師只要見到這車,這么多火柴、寶鏡、水晶杯、夜明珠,應該會覺得值。跟這海量的財富相比,死些許百姓算得了什么?動用大軍和民夫又如何?總比讓他們跟蒙古人打仗送死強。
就在大量的糧食還在路途中的時候,水西君長阿哲就特許龐青林帶著數百輛車,數千人的隊伍離開水西了。
難道阿哲不怕龐青林帶走了貨物,半道把糧食運回去嗎?完不用擔心,路上的運輸隊伍頭領,是張世杰的軍中故友。
張世杰奉紀弘成之命,帶著不少寶貨到了鶴州后,便遇到了自己的故交趙至善。兩人都對龐青林恨的咬牙切齒,于是在水西寶貨的吸引下,在趙至善的大力支持下,平息了鶴州的民憤。
接著張世杰和趙至善一起,聯系上了東部正在趕來的文天祥和陸秀夫,又把運往水西的糧食勻了十萬石出來。他向百姓們承諾,征用了他們的糧食,會陸續還給他們,決不讓百姓受饑荒。
潭州州府衙門前,人山人海。今天大家都比較克制,因為張世杰要給百姓們一個說法
“父老鄉親們?我張世杰向大家保證,兩個月之內,給你們足夠的水西貨物,價值一定會超過你們被征調走的糧食。”
“有人說,這些東西不能吃不能穿,有什么用?我現在拿給大家過目,看看這些東西能不能賣到好價錢?能不能拿去換更多的糧食?”
張世杰從一口木箱子里,掏出了幾塊水西寶鏡,分發給大家過目。百姓們那里見過這么神奇的東西,看了都贊不絕口。
張世杰又命人在高臺上堆了一把稻草和一些木柴,然后他拿出一盒火柴,掏出一根輕輕一劃,眾目睽睽之下,那火柴哧的一聲,冒出了火焰。張世杰把火柴丟進柴堆里,頓時柴堆熊熊燃燒。
百姓們一陣驚呼,要知道在過去,他們都是用火刀火石點火,很麻煩,有時候半個時辰還難以升起一堆火。有了這水西火柴,一根就解決問題。盡管他們對官府向來持懷疑態度,但這些東西的好壞,大家還是一眼便能夠看出來的。
“父老同胞們,蒙古人占我河山,殺我同胞。水西作為咱們大宋的藩屬之國,主動迎擊蒙古鐵蹄,為我們擋住了蒙古的刀劍。水西和我們,都是一體的,都是一個國家,現在水西受到洪澇災害,水西百姓沒飯吃了,咱們難道不應該賑濟他們嗎?”
場鴉雀無聲,半晌,一個老莊稼漢大著膽子道
“張將軍,咱們的糧食,拿來做軍糧,讓將士們吃了,好有力氣殺韃子,咱們沒意見。水西擋住了蒙古大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