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完婚后的第二天,公社就派人過來找到了王凱。
公社的人告訴王凱,長白豬這兩個星期就會到這里來,縣里安排他們過來協(xié)助王凱建造和改善豬圈。
因為時間緊湊,所以公社書記和村長王建國和王凱都通過了氣,將原有的知青院全部改造成豬圈,并且無償給王凱使用十年。
說干就干,上午剛商議好。下午公社就讓村長王建國從村子里找一些人過來,開始平整土地。
公社和王凱商量知青院里一共是九間屋子,有一間屋子是給王凱暫時住的,另外的八間則是去掉里面一面半墻,清空里面的東西。
同時,也對養(yǎng)花豬的地方進行了改造,包括開挖排水渠和化糞池等等配套設(shè)施。
前期養(yǎng)二十頭小豬崽,完全夠用的。
這對于王凱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此外還有一個好消息就是豬舍改造的費用全都由縣里撥款。
這些天,王凱一直都是待在知青院里,每天都是天黑才回家。
但是看著慢慢像模像樣的豬舍成型,王凱的內(nèi)心有著一種說不出的自豪感。
經(jīng)過一個星期的改造,豬舍終于完工,為了答謝過來幫忙的人,王凱對著眾人說道,要請大家吃一道黃燜雞。
眾人還是第一次聽說黃燜雞這道菜,所以每個人心里都充滿期待。
這黃燜雞屬于山東的一道名菜,雞肉配以青椒、土豆、香菇等配菜燜制而成,味道鮮甜,肉質(zhì)鮮美嫩滑,湯汁又濃郁香醇。
但是現(xiàn)在家里沒有香菇,也沒有蘑菇,去山上采還要費很多功夫,于是王凱用自家發(fā)的豆芽來代替。
配料都齊全,王凱隨即騎著自行車去鎮(zhèn)上買了兩只雞回來,現(xiàn)在的他可不敢再殺家里的老母雞了,家里的老母雞是沈秀梅用來下蛋,給孫子孫女吃的。
買完雞回來之后,王凱就快速進了廚房,豆豆跟小小也都跟了進去,兩個小家伙都很好奇三叔說的黃燜雞是什么東西。
王凱為了讓雞肉能夠徹底的入味,特地用小火又燜了半個多小時,黃燜雞才被端了出來。
當(dāng)黃燜雞被端到院子里的那一刻,原本圍在一起打牌的人,聞到了香味,眼前一亮,全都扔下牌。
村長王建國作為在場的唯一領(lǐng)導(dǎo),所以王凱讓王建國先嘗味道。
王建國用筷子夾了一塊雞肉,又蘸了蘸湯汁,然后放入口中細細的品味著。
那別具風(fēng)格的味道,讓王建國眼睛更亮。
“好吃,都快吃吧。”
聽到村長的一聲令下,眾人紛紛的動起筷子。十張筷子一動,兩只雞短短幾分鐘就沒了。
雞肉雖然沒了,但是配菜卻有很多。
眾人將湯汁澆在白米飯上,然后再配上配菜,那叫吃的一個嗨。
其中一位和王凱差不多年紀(jì)的村民王云海一邊扒飯,一邊和王凱感嘆道:
“王凱,你這個雞肉做的真好吃。”
“嗯,真的好吃,我能多吃兩碗。”
另一個村民王亮也跟著稱贊道。
“以后我再做給大家吃。”
王凱笑著說道,這黃燜雞在后世可是經(jīng)過人民檢驗的,尤其是學(xué)生和工人的最愛。
天色漸晚,院子里的人也都吃飽喝足了,今天無論是王凱,還是他們,都非常高興,一個是吃到了這么好吃的黃燜雞,另一個就是說說笑笑,插科打諢,好不快活!
“你們也光吃不干,快幫著小凱一起收拾。”
王建國打了個飽嗝,看著院子現(xiàn)在是一片狼藉,對著院子里的村民說道。
“叔,不用,我自己收拾就行,你們這陣子辛苦了,趕緊回家歇著吧。”
“來來來,大家伙一起幫王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