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船之亂?”
之前鵬舉聽甄宓聽過奪船這件事情,他并未詳細詢問,
但如今聽甄宓話中的意思是,這走船之亂似乎鬧得十分大,造就了許多殺孽。
“可否,詳細說一說這奪船之亂?”
面對天人的詢問,甄宓也沒有隱藏,將這件影響江東乃至整個大周東南局勢的大事情告訴了鵬舉。
事情的起因經過并不復雜。
漢末只有長江流域有著一定造船技術,
為了造出所需要的船只,蔡琰將這些擁有造船技能的人員集中在了江東為她造船,然而在造船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叛逃的行為。
即使蔡琰給出的待遇極高,但官僚體系帶來的復雜性,還是無法避免。
就像是千年之后,那些命比黃金的飛機駕駛員,依舊會因為種種原因發生叛變。
而在這新建立的大周中。
一些船員或被收買,或被鼓動,又或者有些船員是沒有經歷清算的前朝余孽。
這各方勢力的運作下,一些新建好的船叛逃到了島上,成為了海賊反周的利器。
面對這種叛逃,蔡琰著令甄宓前去調查。
而面對這些作亂的世家大族,甄宓的應對辦法也很簡單,那便是殺。
凡是有糾葛,有關系,有懷疑的對象,都進行了大清洗。
因為甄宓的殘暴手段,她在大周留下了不好的名聲,這也導致江東大族人人和她有仇。
“說起來,郁林郡中的那次刺殺,便有我身邊人的里應外合。”
“我也未曾想到我從幽州帶出來的人,竟然與江東大族有所糾葛。”
說到這里,甄宓唏噓不已,不知因為自己死里逃生,亦或者是對世家大族根系之深而感慨。
而說道這里,甄宓突然向鵬舉詢問道:
“天人,我曾路過徐州笮融浮屠寺,有老僧攔路,說我因果循環,必遭報應?”
“我殺了如此多的人,可是有錯?”
面對甄宓這樣的詢問,鵬舉愣了一下。
從樸素的道德觀上,殺人的確是有錯。
但政治人物因國家穩定,平衡利益,而犧牲掉一些人有錯嗎?
鵬舉不懂政治學理論,也無法給出答案。
但歷史告訴他,無數帝王為了穩定,都曾造成過殺孽,這些帝王何曾有過報應。
……
“等等!僧人?”
正不知該如何回答甄宓問題的鵬舉,突然反應過來,徐州怎么會有僧人。
“佛教這個時候便有了?”
鵬舉沒有詢問甄宓,而是打開了空間站上的數據庫查看起來。
鵬舉發現佛教傳入的時間很早,在西漢便有了佛教的活動痕跡,而最早的佛寺要追溯到東漢初期的白馬寺。
從西漢到如今佛教在大漢已經傳播了近兩百年。
而隨著漢末亂世,佛教也開始擴散開來,
徐州的笮融趁著亂世在短短幾年便發展起了數萬佛教勢力。
雖然笮融已死,但他留下的佛教勢力不但沒有消退,甚至有繼續發展的趨勢,
等到了百年后,北魏占據北方后,便開始舉國信佛,
而南朝梁武帝蕭衍,更是舍棄皇位出家為僧。
“佛教嗎?”
“得注意了!”
此時的佛教還未經歷三武滅佛,沒有像是后世那般只吃素,勸人為善的平和狀態。
在三武滅佛之前,這佛教更像是加強版的地主豪強,
在這種原始的狀態下,甚至不止一次掀起過動亂。
……
而聽到鵬舉要她注意那些佛徒,甄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