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58年,11月15日。
重慶東部,興山縣,七里坪,大帥府。
大廳外,十步一崗,五步一哨,站滿了頂盔全甲的侍衛(wèi),手持腰刀,昂首挺胸,戒備森嚴。
大廳內(nèi),夔東十三家,幾十個頂盔全甲的大順軍將校,人頭攢動,匯聚一堂。
一個白發(fā)蒼蒼,頭戴朱玉烏紗帽的老人,精神抖擻的端坐帥位,后面3個小太監(jiān),捧著尚方寶劍,站立一旁。
眼睛深邃而明亮,宛如兩顆璀璨的星辰,雖然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深深的皺紋,但那雙眼睛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沒錯,他就是督師文安之,是南明永歷朝廷,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經(jīng)略川、楚、秦、豫軍務(wù)。
大廳下面,坐滿了大順軍余部,為首的是臨國公李來亨,益國公郝?lián)u旗,皖國公劉體純,靖國公袁宗第。
后面的是宜都侯塔天寶,陽城侯馬騰云,岐侯賀珍,興平侯黨守素等等。
其他一些人,是川東明朝將領(lǐng)以及本地武裝,以荊國公王光興為首。
“眾將聽令”
東閣大學士,督師文安之,雙手扶著帥桌,撐著老邁的身軀,慢慢的站起來,緩緩的說道:
“皖國公劉體純,靖國公袁宗第,宜都侯塔天寶,興平侯黨守素,岐侯賀珍,陽城侯馬騰云,領(lǐng)本部人馬,隨本督師攻重慶”
“總兵袁盡孝,統(tǒng)帥7000水師,乘船溯流而上,匯合仁壽侯譚詣、新津侯譚弘水師,先行攻城”
“臨國公李來亨,荊國公王光興,益國公郝?lián)u旗,率本部人馬,駐守巫山、興山,防備湖廣韃子”
66歲的督師文安之,看著帥堂下的眾將校,志得意滿,渾身充滿了力量,仿佛一夜回到40歲的壯年。
這一次,他吸取了半年前的教訓,經(jīng)過周密的籌劃,終于匯集夔東的所有力量,再攻重慶。
滿清4路大軍,十幾萬精銳,會師貴陽,能否救永歷朝廷,就看他這一次,能不能拿下重慶,切斷吳三桂的退路。
“末將領(lǐng)命”
帥堂下面的國公侯爺們,激動不已,全部站起來,躬身領(lǐng)命。
夔東十三家,除了留守的臨國公李來亨和益國公郝?lián)u旗,領(lǐng)著2萬兵力,駐守巫山和興山,防備湖廣韃子。
其他的十一家兵馬,全部出動,他本人領(lǐng)著皖國公劉體純等人,總計2萬人,走陸路。
總兵袁盡孝,帶7000水師,匯合駐守忠州、萬縣、梁山的三潭(譚文、譚詣、譚弘),1萬水師,總共1.7萬水師,沿著嘉長江,溯流而上,先攻重慶。
而鎮(zhèn)守重慶的夔鎮(zhèn)總兵程廷俊,建昌鎮(zhèn)總兵王明德,僅有5000兵馬,勝算非常大。
“臨國公,你怎么看?”
軍議結(jié)束后,益國公郝?lián)u旗,眉頭緊皺,故意走的比較慢,等到臨國公李來亨后,趕緊的問道。
“益國公,稍安勿躁”
臨國公李來亨,黑著臉,沒理他,隨口回了一句,沒心情搭理他。
不一會,皖國公劉體純和靖國公袁宗第,也慢慢趕了上來,四人來到一處別院里。
各就各位,這幫大順軍的軍閥們,要商議事情了。
“哎”
“朝廷啊,對咱們還是心存芥蒂,不放心”
端坐主位的臨國公李來亨,皺著眉頭,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說道,心里一片悲哀。
督師文安之,不愿意帶上李來亨,才是關(guān)鍵,因為夔東十三家,實力最強的就是他。
臨國公李來亨,號稱小老虎,養(yǎng)父李過,是闖王李自成的侄子,也是大順軍的第二代領(lǐng)導人。
因此,李來亨繼承了大順軍的精華,兵馬1.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