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英明!”
“既然大家都謙讓,老夫就獻丑了”
軍師鄒簡臣,正了正衣冠,從容不迫的站起來,對著岷王和其他人,拱手行禮道。
“古往今來,精銳之師,戰必克,攻必取,無往不勝,都離不開兵制、兵械和糧餉”
“兵制的首要,是選兵”
“滇西貧瘠,常言道,窮山惡水出刁民,民風彪悍,善戰無畏”
“大王募兵,首選貧苦農戶,失業游民,這一點,非常高明”
軍師鄒簡臣,一開口,先肯定岷王的功勞,頓了頓,繼續說。
“勇衛營,令行禁止,訓練有素,軍紀嚴酷”
“符合兵法的精要,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因此,岷王的勇衛營,已經有了強軍的影子”,鄒簡臣,對著岷王,把勇衛營的優點,說了遍。
“軍師,謬贊了!”
“勇衛營,就是一群新兵蛋子,無需客氣,不妨直說”,老油子朱雍槺,微微一笑,示意,鄒簡臣,繼續說。
這種話,老于世故的他,一聽就懂,這幫老江湖,就是這樣,先挑好聽的,后面就要被噴了。
軍師鄒簡臣,聽到后,點點頭,對著岷王,拱了拱手,也就不再客氣了。
“勇衛營的弱點,基本上都是新兵,沒有戰陣經驗”
“僅靠王府侍衛,作為骨干,戰斗力有限,遇到硬仗、血戰,很容易崩盤”
說到這里,旁聽的朱企鋘、世子劉震、劉鼐等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同。
老油子朱雍槺,也是一臉的無奈,都知道老兵的好處,去哪里找啊?
為了老兵,老色胚,使出渾身解數,出賣色相,迎娶王妃,不就是貪圖,蜀王府的底蘊嗎?
“敢問大王,勇衛營的兵械裝備,幾何?庫存又是多少?”
軍師鄒簡臣,繼續懟,毫不留情,直指要害。
岷王朱雍槺,點了點頭,轉頭看向,狗大戶楊昌業,滄大使羅子明,示意他們解釋。
勇衛營,最近都是他們在打理,糧草和兵械的庫存,只有兩人最清楚。
“鳥銃500桿,沒有火炮,長槍2000桿,柳葉刀1000把,雁翎刀500把,弓500張”
“甲胄方面,三文甲(明甲重甲)100套,青甲(重型布面甲)500套,棉甲1000套,精鐵一萬斤,硫磺、硝石各2千斤”
“除了親兵400人,裝備齊全,其他人都是手無寸鐵”,滄大使羅子明,站出來,對著大家,說出一堆數字,非常詳細。
“火器太少!”,聽完后,軍師鄒簡臣,搖了搖頭。
“勇衛營兵額3000,按照朝廷軍隊的配置,鳥銃至少1000桿,還得配置火炮”
“好在滇西,道路險阻難行,火炮運輸不便,滿清的大將軍炮,難有作為”
明末清初,軍閥混戰,近50年,參考一戰和二戰的實例,持續的戰爭,就像催化劑,加快武器的研發和裝備。
從明朝初期的突火槍、火繩銃,進化到南明時期的鳥銃,改進非常大,實用性非常強,明末清初的火器部隊,可能有三成左右,有的甚至超過一半。
最好的例子,就是三藩之亂,170年后,太平軍在岳州,挖出吳三桂,遺留下來的火炮,咸魚翻身,重創圍剿的清軍,從此一路所向披靡,攻克武昌。
還有歷史有記載,大西軍平定云南的時候,晉王李定國,南鎮越南,手下的鳥銃兵,就有好幾萬。
由此可見,南明時期的火器,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是非常可觀。
“敢問大王,勇衛營,采用什么編制?”
軍師鄒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