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琉璃宮,東暖閣內,小型軍事戰略會議,還在繼續召開,十幾個軍政大佬和錦衣衛、東廠主要負責人,表情嚴肅,全部在場。
“6月8日,兩部聯軍,十幾萬人,終于到達長江的江防要塞,鎮江和瓜州”
“當天下午,張部閣的大將羅蘊章,率本部一千多人為先鋒,摧毀滿清江中浮城2座,虜獲降兵2千,從此長江水面上,再無滿清兵馬”
“當天傍晚,張部閣,率本部剩余七八千兵馬,登陸長江北岸,拿下江北重鎮瓜州城”
“同時,延平郡王大將甘輝,帥本部人馬,登陸長江南岸,拿下長江南岸的火炮要塞,譚家洲”
“6月中旬,延平郡王,下令本部圍攻江南重鎮鎮江城,滿清提督管效忠,試圖趁鄭軍立足未穩,派出2千騎兵為先鋒突襲”
“延平郡王,聽從謀士馮澄世和潘庚鐘的建議,采取誘敵深入的戰術,在鎮江銀山設下埋伏,用6千鐵人軍,大破清軍2千騎兵”
“鄭軍趁機反殺,滿清管效忠大敗特輸,潰不成軍,鎮江的守將高謙和知府戴可進,驚懼不已,獻城投降”
“經此一役,滿清在長江兩岸的守軍,開始大規模投降,延平郡王,趁機收復了四府三州,二十多個縣城”
“6月底,東閣大學士張部閣,再次為明軍先鋒,率本部人馬,進抵南京城下”
“幾天后,延平郡王的十幾萬大軍,到達南京城水域,隨即下令本部人馬,登陸南京外城的觀音門”
“同時下令,張部閣的兵馬,繼續溯水而上,伺機攻占上游的蕪湖、池州和安慶”
說完以后,丁仁也跟剛才的李貞一樣,趕緊站到一邊,歇口氣去,也留點時間給皇帝和大佬們,好好消化信息。
現在是8月中旬,因此錦衣衛只能收到6月底,7月初的消息,后面的情報,只能繼續等待了。
如今的錦衣衛,可不是當初的錦衣衛,跟著馬吉翔的幾個親信,遛鳥斗毆,欺男霸女的廢物。
短短半年時間,除了剛開始打劫的5萬白銀,后期又投入20多萬,總人數早就過了5千,典型的財大氣粗,四處出擊,收攏舊人,收買暗探。
“呼哧、呼哧、呼、、”
“呼、呼、呼、、”
、、、
聽完以后,不過這一次,在座的幾個文臣大佬,卻是沒有再驚詫了,只是發出一點點沉重的呼吸聲。
暖閣內的文臣,都是人精,想問題都是從戰略上著手,因此想法有點復雜。
福建鄭氏和江浙魯王舊部,出兵北伐南京,對于西南的大明中華王朝,肯定是好事,畢竟牽制了滿清江南的軍力和財力。
至于打不打的贏,這里面就有點糾結了,倘若打贏了,這幫江浙派系,收復舊都,戰功赫赫,功高不賞啊。
假如打輸了,那更是麻煩,從此滿清失去了沿海的牽制,可以一心一意干西南朝廷,十幾萬軍隊,還有天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最重要的一點,鄭氏海盜集團和魯王舊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啊,一場大戰下來,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齷齪。
沖鋒陷陣的都是魯王舊部,分享南京戰功的時候,卻是把人踢一邊,趕的老遠,這個鄭成功不當人子啊,非人臣之相。
“呵呵”
“嘿嘿”
暖閣內的軍方代表,晉王李定國和鞏昌王白文選,這兩個老武夫,則是相互對視一眼,發出低沉的嘲笑聲,早有預料似的。
好多年以前,軍中大佬李定國,三番幾次傳信延平郡王鄭成功,約定兩部合擊攻伐兩廣,可惜鄭氏都失約了,放大西軍鴿子。
為啥失約呢?其實是心理原因吧,擔心強勢的大西軍搞吞并,歸根結底,還是鄭軍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