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看完群內(nèi)成員們的聊天記錄,再給武則天那邊發(fā)完資料后。
李肯開始著手起自己現(xiàn)在的事情。
自從李肯在島上的第一座工廠建好后,剩下的第二座、第三座工廠也接連豎起。
這些工廠不斷的建立起來,并不斷向外冒著滾滾黑煙。
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代的人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污染。
但對于這時候的百姓來說,這些從工廠高聳的煙囪里出來的黑煙代表著進步,代表著先進,代表著現(xiàn)代。
目前整個島上的工廠數(shù)量已經(jīng)突破的百關(guān)大限,正在朝著千關(guān)大限逼近。
“報~~~有關(guān)于大明艦隊的最新消息請您接收!”
門外,一陣響亮的通報聲傳來。
“哈~進來吧!”
揉著眼睛,李肯坐在床上,吩咐外面的傳令兵將消息帶進來。
接過傳令兵手上的信件,李肯打開看了起來。
你們其實也沒什么,無非就是大明的艦隊如今已經(jīng)整裝待發(fā),目前正在前來自己這邊的路上。
其實看到這個消息之后,李肯還是有些小小的驚訝的。
畢竟沒了沿海,特別是江南一線的稅收和人口后,大明居然還可以爆出這么多戰(zhàn)艦,怕不是里面有士紳的慷慨捐贈吧?
其實具體情況和李肯想的也大差不差。
因為李肯的一系列操作,搞得全國大部分士紳都很不滿意。
注:明朝是流官制,而且官員是不能在自己家所在的地區(qū)當官的,會被派到其他地方。
這也就導(dǎo)致了,內(nèi)陸其他地方的官員到了沿海沒法撈油水,而沿海的士紳也沒人給他們干活了,畢竟人都走光了,可以說是全都得罪光了。
而且這個時候可不像明初,可以像朱元璋那樣搞五湖四海移民的方法。
畢竟只要你敢把人往沿海派,李肯的人就敢上岸來收(你來一個我收一個,來兩個我收一雙,來一家我收一戶)。
想要往沿海移民,那也只能夠等到把李肯干掉之后去了。
也因此,在這次對付李肯的事情上,整個大明可以說是鉚足了勁,士紳們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目的也只是為了打倒李肯。
天眼可見,當時朱棣遠征蒙古的時候都沒見他們這么熱情。
看著由鄭和率領(lǐng)的大明三寶艦隊逐漸遠去的身影,港口前的官員們都興奮不已。
官員A(士紳):“唉~都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今我大明天兵以去,看樣子事情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啊!”
聽到官員A的話,官員B(士紳)也跟著附和:“是啊,在我大明天威之下,他不好好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就算了,竟然還做出如此卑劣的事情,真是不知死活啊!”
聽到兩人的話,官員C其實還是有些疑惑的,“說起來...你們不覺得奇怪嗎?為什么他會有這么多的糧食來收買那些農(nóng)民,按道理來說不應(yīng)該啊?”
在李肯用糧食吸引大明百姓的時候,雖然明朝內(nèi)的官員也無法知道李肯究竟用了多少糧食。
但僅僅是大明這邊一些官員的粗略估計,目前李肯起碼花費了大明10年的糧食產(chǎn)出(注:是產(chǎn)出,不是稅收),要知道這些還是能夠看到算到的,如果加上一些漏算和不知道的部分,恐怕還會更多。
官員B(士紳):“哼!這有什么,等我們打敗他們時候,自然就會知道他們的秘密了。”
官員A也跟著點頭附和:“對對對,那那地方就那么大點地方,能有多少人啊!他那人要真多,就沒有必要來我們這邊偷人了。”
對于官員C的話,兩人并沒有放在心上,畢竟在他們看來,倭島那塊地一共也就那么點大,能有的人口實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