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憂的問題出口,氣氛立刻沉寂了下來,場間鴉雀無聲。
東城都衛司,負責東城的所有安保事宜,其中巡視難民,避免其破壞莊稼, 也在都衛司的職責之內。
吳憂被刺殺當日,并沒有見到都衛司的巡視隊伍。
他聽王老憨說過,巡視隊伍會時不時的出現,可是吳憂出城當日,巡視隊伍剛好不在,他絕不相信這是巧合。
見三人的目光都盯著自己,樊順說道:”當日負責巡邏的是我手底下的一名隊正,不過他已經服毒死在了家中。“
吳憂繼續問道:”什么時候的事情?“
樊順想了想,回道:”在趙攸之伏法的第二日。“
顯然,這件事情并不是西王的人做的,趙攸之這個主謀死了,再殺都衛司的一名隊正便沒有了意義。
不是西王,那就是另外兩方的人做的,為了不留下一點的蛛絲馬跡,殺人滅口,真夠狠的。
現在唯一的線索,就是 找到那名叫青鸞的女子,可京都的人何其之多,要找一個人,簡直就是大海撈針。
吳憂嘆了口氣,他知道此事急不得。
彭遇春見吳憂沉默,連忙道:”吳大人,我以項上人頭擔保,此事絕非樊叔叔所為。“
樊順是彭有牛的部將,替樊順作保,也是在替他彭家作保。
彭遇春第一次見到吳憂時,是在吳家,他是去求購兵書,當時,吳憂給他第一印象算不上好。
后來吳憂被刺殺,反而轉手便把趙攸之送上了斷頭臺,這讓彭遇春對吳憂刮目相看。
只是,昨日在將軍府的一番話,彭遇春認為吳憂太過看重俗物,他略略不喜,就連稱呼都幾度變化。
不管如何,彭遇春都不想和吳憂的關系弄的太僵,這才急于表態。
吳憂點頭:”當然不是。“
見氣氛稍稍緩和,朱明理說道:”此案可以慢慢查,眼下是難民一事,拖不得。“
關于難民,吳憂是知情的,當初為了躲避刺客的搜查,他和啞巴還混在難民之中。
江淮水患,讓這些難民無家可歸,不得不暫留京都,現在天氣轉冷,難民的日子只會更加難過。
如樊順所言,難民首缺的就是吃食。
吳憂問道:”現在城外聚集的難民,大概有多少人?“
朱明理想也沒想,答道:”近十萬左右。“
朱明理任府衙師爺時,經常外出體察民情,能清楚知道這些吳憂并不奇怪。
十萬人,這可不是小數目,單單每天消耗的糧食便是天文數字。
說到這兒,朱明理嘆了口氣:”昨日,我親自去拜訪了京都有頭有臉的糧商,他們像是商量好的,全都不肯出糧食賑濟災民,之前他們已經施過粥,本官也不好再要求太多。“
吳憂冷哼一聲,冷冷道:”一群奸商,遲早我都要收拾他們,朱尚書,你可還有其他的辦法?“
略略遲疑,朱明理道:”現在府衙還有余錢,要不..........."
"打住。“吳憂擺手,制止了朱明理后面的話,笑道:”那些錢是陛下給我府衙的,就那點錢扔進難民群里,只怕連個水花也濺不起來,你就別惦記了。“
砰.........
見吳憂語氣堅決,絲毫沒有要出錢的意思,朱明理直接拍案而起,指著吳憂怒道:”吳憂,這都什么時候了,你還一毛不拔,你知不知道,一但難民餓紅眼了,是會引發民變的,你可知道后果,本官告訴你,若真的引發民變,陛下第一個不會放過你,他會用你的項上人頭,給天下人一個交待,到時侯沒人能救的了你。“
一旁,深知吳憂重利的彭遇春也勸說道:”吳大人,現在不是錢不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