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孫策如此說,這個后勤軍官不禁哈哈大笑。 “你這人可真有趣,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可是你看我們淮王軍的戰損又有多少呢?” 說罷,這個后勤軍官一臉傲氣。 “作戰時,我們是全員著甲,手持大盾和金剛長矛。 箭矢不能傷。 而我們的敵人被我們的幾輪箭矢打擊下還能有多少士氣和戰力? 我們這身甲加上手上的重盾,能防重弩的。 你說這大軍如墻推進,敵人豈不望而生畏!” “重甲好是好,就是機動性太差,持久性也不行。如果地方撤退,你們這個樣子追都沒法追。” 孫策酸溜溜地說道。 他也很想要這樣的裝備啊! 可惜,他沒有大規模制造盔甲的技術。 劉辟在技術封鎖方面做得非常嚴。 成品裝備賣了不少,技術從未流失。 這也使得天下各路諸侯苦悶不已, “客人難道不知道我們都是騎馬步卒嗎?我們每個人都配有戰馬的。” 后勤軍官對此驕傲不已。 這時,外出勞作的士卒排著整齊的步伐入營了。 孫策看到他們肩上扛的鋤頭那都是精鐵所制。 這樣的鐵料在其他任何諸侯王那里都是制造武器的上等材料。 “這位軍爺,你們這里鋤頭都是如此精鐵所制?真是暴殄天物啊!” “客人有所不知,我們這里農夫的農具都是這種精鐵所制,耐用。” 后勤軍官笑著說道。 “士卒下地干活,不影響他們的訓練嗎?” 孫策問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客人,對于士卒而言下地干活就是訓練,是力量和耐力的訓練。” 后勤軍官回答道:“只要天氣允許,每個士卒每天都要干半天的農活。 就像我們后勤士卒今天下午下河捕魚一個道理。” 孫策在這個營地里逛了一大圈,這個后勤軍官全程陪伴。 期間孫策問了不少關于軍營的問題,這個后勤軍官居然毫無保留地都說了。 最后,孫策三人在這個軍營里吃了晚飯以后,才被這個軍官送出營地。 臨走之前,孫策突然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軍營乃是重地,你為何可以讓我們三人觀摩?” 軍官突然躬身一個大禮,而后說道:“大公子既然來了我的地盤,不招待一下怎么說得過去。” “你早就認出我來了?” “某家跟隨先主公十幾年,大公子是某家看著長大的,如今才幾年不見,怎能不認識?” “既然把我認出來,你怎么不把我抓起來?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然而,軍官卻搖頭說道:“淮王才不是那樣的人,我把你抓過去了,人家回頭就把你給放了,我還里外不是人,這種事情我可不干。” “有沒有想過再回到江東去?” 孫策自己都很奇怪為什么會問這個問題。 然而,對方卻沒有生氣,只是搖了搖頭道:“跟隨先主公十幾年,后跟隨大公子幾年,現在我在這里已經娶妻生子。 淮王又將這千人營委以在下,實不忍離去。” “你個老小子今天不停貶低我江東士卒,真想在戰場上收拾你。” 營將卻搖頭道:“大公子,我卻不愿意屠殺江東士卒。 大戰一起,江東必定生靈涂炭,于江東百姓,于大公子都沒有任何好處。” 孫策氣得上馬就走。 營將再一鞠躬。 “大公子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