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國時間7年6月11日,在這片由李明精心治理的土地上,竟然有人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豎起反旗,自封天子,妄圖以暴力推翻現有的統治秩序,建立屬于自己的王朝。此人,便是闕宣。
闕宣糾集了上千名心懷不滿的民眾,他們手持兵刃,聲勢浩大,仿佛一夜之間便能席卷整個徐州。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料到,下邳雖然只是一座小城,但這里的守軍卻擁有著超乎尋常的戰斗力與堅定不移的意志。盡管守城士兵人數不足百人,但他們面對強敵,毫無懼色,憑借著對城池地形的熟悉以及卓越的戰斗技巧,與闕宣的叛軍展開了殊死搏斗。
戰斗在晨曦初露時分爆發,整個下邳城被籠罩在一片硝煙與戰火之中。守軍們英勇無畏,以寡敵眾,每一次沖鋒都顯得那么決絕而悲壯。他們用生命捍衛著這座城池,用鮮血書寫著忠誠與勇敢。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激戰,闕宣所率領的烏合之眾終于被英勇的守軍徹底擊潰,叛亂的火焰在下邳城下熄滅。
然而,戰斗的勝利只是平息叛亂的第一步。后續的處置工作同樣艱巨而復雜。李明下令對叛亂事件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審訊,力求將所有涉案人員一網打盡。經過一番嚴密的偵查與審問,最終發現與此次叛亂有牽連的人員竟多達五千人之多。這些人或直接參與了造反行動,或是在背后給予闕宣以物資、情報等方面的支持和協助。
為了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同時也為了給這些犯下罪行的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李明決定對這五千余人進行勞動改造。他們被發配到徐州各地的工地、農田等勞動場所,從事艱苦的勞作。在勞動中,他們不僅要付出汗水與努力,更要反思自己的過錯,學會珍惜和平穩定的生活。
這次叛亂事件迅速傳遍了整個徐州地區,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討論。李明在下邳的堅定與果斷贏得了百姓們的由衷敬佩。他們紛紛感嘆李明的威嚴不可侵犯,對闕宣等企圖破壞和平穩定的亂臣賊子充滿了鄙夷與憤恨。在李明的治理下,徐州的百姓們安居樂業,社會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繁榮與穩定。
而在李明治下的其他地方,百姓們同樣對闕宣的叛亂行為表示了強烈的譴責與鄙夷。他們深知,任何企圖顛覆現有統治秩序、破壞和平穩定的行為都是不可容忍的。在李明的領導下,他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愿意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此次叛亂事件雖然給徐州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與影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李明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與地位。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瞬間,神國時間7年6月15日,在李明睿智的運籌與杰出的統帥下,那座昔日渺小、兵力匱乏的小城,竟不可思議地以少勝多,將兵力上千的敵軍擊敗。這場戰役的輝煌成就,宛若一股猛烈的風暴,瞬間席卷四海八荒,讓無數耳聞此事之人震撼不已,驚嘆連連,仿佛親眼目睹了奇跡的降臨!
當這石破天驚的消息如狂風驟雨般席卷各諸侯耳畔,他們皆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內心承受的壓力宛若泰山壓頂,讓他們幾乎窒息。
劉表端坐于書房案前,眉頭緊蹙,眼神深邃地望向窗外遠方,心中暗自揣度:“這李明究竟是何等人物?他麾下士兵為何如此驍勇,竟能以區區數十之眾,擊敗那人數倍于己的千人大軍?這簡直匪夷所思!我荊州大軍雖聞名遐邇,兵強馬壯, 然而,若要與李明麾下那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正規軍正面碰撞,恐怕勝算渺茫……念及此景,他不禁深深嘆息,憂慮之色更濃。
劉焉心急如焚地召集了左右的智囊團,面色凝重道:“各位,你們可曾耳聞李明治軍嚴謹,麾下軍隊如臂使指,戰術更是變幻莫測?倘若他日揮戈西向,我蜀地又將如何御敵于國門之外?難道真要坐以待斃,任其鐵蹄踐踏我蜀中大地,置我們于絕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