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天投降朝廷的消息很快傳回了鄭原城趙猛的耳中,連帶萬歷天中計后所統的三萬大軍也被李患之率軍圍攻,傷亡大半,其余均已投降,趙猛本想借朝廷之手除去隱患,不料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當他聽到斥候回稟的消息,頓時勃然大怒,拍案大叫道:“豎子!安敢如此!孤必殺之!”
文君奐及帳下諸將聽聞,心中暗道“唉,萬歷天為冀北出生入死數載,勞苦功高,只因乃是百年前趙氏舊敵之后,就無端遭遇猜忌,欲置其死地而后快,他兵敗被擒之下不投降,難道還有別的選擇嗎?想來也是讓人心寒!”
尤其是董向平、高天禮二將,看向趙猛這位主公的眼神里均有不忿之色,冀北五大將一同出生入死,彼此之間均有情誼,特別是高天禮、董向平與萬歷天又是關系莫逆,情若兄弟,此番萬歷天的遭遇令二人十分的憤怒,但是趙猛乃是自己的主公,他二人也不敢多言,生怕自己也遭到懷疑與萬歷天為同黨,莫名遭了毒手,但是心中卻已是十分的心寒。
趙猛盛怒之下并未察覺自己麾下這些部將的異樣神色,只是自顧自的發泄了一番,即命大軍開拔,要親統大軍以眾擊寡,一戰而定乾坤,于是命董向平為左路,高天禮為右路,自己親統大軍為合后,擺出一個雙頭蛇的造型,仿佛一把鐵鉗的兩個鋒刃要將朝廷軍兵的大營剪碎一般,浩浩蕩蕩向南殺來。
李患之得到斥候的奏報,急招麾下眾將前來布置,待眾將來到,李患之將冀北軍情告知,眾將齊齊大喝要帶領兵馬前去迎敵,萬歷天卻站上前來,躬身施禮說道:“陛下,臣在冀北時,與那高天禮、董向平均有莫逆之交,臣在冀北時,他二人便對臣之遭遇常懷同情之心,有臣的前車之鑒,他二人此番領兵前來必不肯死戰,待臣領一路人馬去抵住高天禮,其見是微臣必然退走,高天禮若退,董向平豈肯獨自與我朝廷大軍對抗,此陣不戰可勝矣!
此二人若不出力,憑那趙猛老兒,有何能為!?陛下親統大軍擊之,必擒此僚!”
李患之聽罷,不由大喜,眾將也是齊聲贊好,于是命萬歷天統新建之鷹揚軍去敵高天禮,又命陸明義率本部兵馬去敵董向平,李患之自統中軍為接應,各軍整肅齊備,分頭出兵而去。
卻說萬歷天引兵來敵高天禮,不過多時兩軍相遇,萬歷天在馬上只見對面冀北大軍之中一員大將,頭戴雙翎冠,身披亮銀甲,背后大紅披風隨風飄動,腰系玉帶,足蹬戰靴,面如山魈,雙目如電,兩道劍眉,厚唇無須,胯下一匹汗血駒,掌中一條鳳翅鎏金鏜,威風凜凜,殺氣騰騰而來。
萬歷天向身后大軍做了個暫停的手勢,自己也勒停戰馬,立于原地,高聲叫道:“對面可是高天禮,萬歷天在此!”
高天禮在馬上見朝廷大軍前來,正要迎戰,不想望見萬歷天立于陣前,正自尷尬,沒想到萬歷天卻來問話,他略一思忖便打馬向前,在馬上向萬歷天抱拳施禮道:“兄長別來無恙!”
高天禮、董向平、萬歷天三人關系最是莫逆,雖然未曾結拜,但卻恩若兄弟,萬歷天年紀稍長,故其余二人均稱其為兄長。
萬歷天見高天禮依然以兄弟之禮待自己,不由欣慰,也在馬上抱拳還禮道:“兄弟,愚兄此番遭難,女皇陛下不計前嫌收我為將,又命我自統一軍,待我恩重如山,那趙猛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百年前的舊賬還要算在我的頭上,全然不顧我數年出生入死為冀北建立的功勛,他既無主君之德,也難怪我無臣屬之義,今番你引兵前來,所欲何為?若是想要與朝廷交戰,就先過愚兄這一關吧!”
萬歷天說罷,面色漸寒,手中蛇矛也是抖了一抖,高天禮聽萬歷天如此言語,一時間真是個不知所措,要自己與萬歷天交戰,先不說武藝高低勝負如何,單是這兄弟情誼便無法下手,猶豫半晌,低聲說道:“兄長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