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冉早有準備,聽他拒絕了一點不驚訝,繼續問道“為什么?現在并沒有打仗不是嗎?”
嵐啟鈺不知道她是太天真了還是太想當然,還是開口給她解釋道“軍隊日常需要訓練,以備戰爭需要,不可能替你建房子,而且軍人就是要上戰場,不能作他用。”
程曉冉搖搖頭,“軍人才不一定只要上戰場,在百姓遭受天災的時候,軍人更應該去幫忙,例如修建河壩,救援傷民,建造安置房屋等等,軍隊的作用不僅僅是護國,更要安邦,在沒有戰爭的時候,軍隊的勞力就這樣閑置在那里才是浪費,若是能投入到國家的建設當中去,短時間就能有極大的效果。”
嵐啟鈺聽了有些動搖,不過還是覺得不妥,反駁道“若平日不練兵,等敵人來了,臨時對陣,豈不是誤國。”
“誰說不練兵?當然要練,還要好好的練,國家建設并非一次性要投入所有的戰力,自然要留一部分以備不時之需,警惕他國,可以輪候制,將軍隊分做幾路,幾團,幾師,根據基礎建設的規模大小來分配每次所需的輪候單位,設定一定的時間,到時間就改換另一隊接手,并且對參與建設的士兵們給予一定的額外獎勵,不包含在他們的軍餉中,這份獎勵可以由朝廷或個人來。”程曉冉說服道。
嵐啟鈺皺眉,“這,不妥。”
程曉冉笑了笑,“哪里不妥?若是擔心參與建設會影響軍隊的訓練,可以將訓練融入到日常建設中去,譬如若是此次修建學院,需要運送大量的石塊兒水泥上山,就需要人力運送,可以讓每位士兵負重,列隊慢跑上山,增加他們的耐力,還要運送圓木,需要多人配合,并且要重視紀律、合作,每做一個動作都要求整齊、到位,這些都可以成為訓練的日常。”
嵐啟鈺覺得似乎有些道理,可是仍有疑慮,程曉冉趁熱打鐵,繼續說服“難道軍隊平日不勞作嗎?軍營中的自耕田都是請百姓來照顧的嗎?只不過是將種植的工作該換成其他的,并且有額外的獎勵,我認為還是很值得考慮的,不是嗎?”
“你想想,以往若是要修筑城墻或是筑修堤壩,都要征徭役,也許像王爺您這樣的上位者會對被征來的百姓許以足夠的工錢,并且控制百姓們的工作強度,可是為什么每次總有那么多人死去?每每征集徭役的時候都讓百姓們避若惡虎,因為他們知道此去可能就回不來了。”程曉冉頓了頓,繼續說道“嵐大哥確定,朝廷發放下來的那些銀子都能順利的送到百姓的手里嗎?”
嵐啟鈺眉頭緊鎖,他怎會不知道為何,還不是被中間的官吏一層層剝削了,死去的百姓也是因為監工的官吏想要政績,所以拼命的鞭笞百姓干活,不管他們的死活才會造成的。
“假如在軍閑時期,由統一的軍隊進行建造,再由將領們統一管理,到時一同發放軍餉,這種情況就會大大減少,而且士兵們相比平民百姓而言,怎么說也是為朝廷做事的,監工再怎么樣也不敢對軍隊動手腳的。”好歹都是公務員不是。程曉冉看著嵐啟鈺的臉色,慢慢說著。
不僅是為了她想建書院,而是她真心覺得這樣比較好,畢竟不打仗的時候,軍隊除了每日基礎的練兵就沒什么事了,實在是極大的浪費。而真正有事又要去百姓中招壯丁,說實話,大部分壯丁不早就被軍隊招走了嗎?遇上事了,還要家中的老父親頂上,說不得就死在里頭了,就算法律規定家里可以留一個男丁,但大多都是垂髫小兒,當家的男人走了,這個時代的孤兒寡母在家中能有甚好日子過。
嵐啟鈺也陷入深思,程曉冉說得還沒有人想到過,是啊,既然軍中可以自行開墾良田屯糧,為何不能做其他的事,先皇時期南方某地曾有次較大的水患,當時百姓死傷無數,大量房屋被大水沖倒,最后也不過是開倉放糧,發放救災銀,當地的官吏們組織百姓自行整修房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