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絨螯蟹,是節肢動物門軟甲綱十足目弓蟹科絨螯蟹屬節肢動物。其頭胸甲呈圓方形,后半部寬于前半部;背面隆起,額及肝區凹陷,胃區前面有六個對稱的突起,各具顆粒;胃區與心區分界顯著,前者的周圍有凹點;額寬,分四齒;眼窩上緣近中部處突出,呈三角形;前側緣具四銳齒,斜行于鰓區的外側;掌節與指節基部的內外面密生絨毛,腕節內末角具一銳刺,長節背緣近末端處與步足的長節同樣具一銳刺;螯足,雄比雌大,腹部,雌圓雄尖。
中華絨螯蟹分布廣,沿中國渤海、黃海、東海諸省皆產,在長江流域自崇明至湖北東部沿江各地盛產之;在中國以產自河北的勝芳,江蘇太湖區以及昆山陽澄湖最為著名,朝鮮西岸、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也有分布。中華絨螯蟹常穴居江、河、湖蕩泥岸,晝匿夜出,以動物尸體或谷物為食。到每年秋季,正是中華絨螯蟹繁殖回游期,長得比較豐滿,漁民常在河湖中筑籪,到晚上用燈光誘捕之。母體所帶的卵在翌年3~5月間孵化,幼體經過多次變態,發育成為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繼續生長。
中華絨螯蟹是人們喜愛的傳統水產美味,唐代詩人李白曾贊“蟹螯即金液”。中華絨螯蟹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元素,有“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清熱,散血,續絕傷,治筋骨損傷”等功效。
中文名:中華絨螯蟹
別名: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閘蟹、螃蟹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綱:軟甲綱
目:十足目
科:弓蟹科
屬:絨螯蟹屬
種:中華絨螯蟹
亞門:甲殼動物亞門
亞目:短尾亞目
亞綱:真軟甲亞綱
亞科:弓蟹亞科
亞種:無
外部形態:中華絨螯蟹的軀體可分為頭胸部、腹部和胸足三部分
頭胸部:經過長期進化演變,中華絨螯蟹的頭部與胸部已完全合為一體,是中華絨螯蟹的主要部分,它由頭胸甲和腹甲構成。頭胸部的背面覆蓋著一層堅硬的背甲,叫頭胸甲,俗稱“蟹斗”。背甲一般呈黑綠色,有時也呈赭黃色,這是中華絨螯蟹為適應環境進行自我保護的調節功能。背甲表面起伏不平,形成許多區,并且與內臟的位置相一致,分為胃區、心區、左右肝區、左右鰓區六個區。背甲邊緣可分為前緣、眼緣、前側緣、后側緣和后緣五部分。前緣正中為額部,有4枚齒突,稱額齒,額齒中間的凹陷,以中央的一個為最深。左右前側緣各有4個銳齒,叫側齒。背甲后側緣斜向內側,后緣與腹部交界,比較平直。
頭胸甲不但遮蓋上背面,前端還折入頭胸部下面,在三角形口前部的下面,有一條隆起線,叫口蓋線。在眼眶下有一條眼眶下線,下面各有一條側板線。頭胸甲額部兩側,有一對有柄的復眼,長在眼眶里面。復眼的內側,橫向排列在額下有兩對觸角,其中第一對較小,第二對較大,分別叫小觸角和大觸角。
腹甲的形態。頭胸部的上蓋是背甲,其下蓋為腹甲,通常呈灰白色。腹甲中央縱向有一凹陷的腹甲溝。腹甲周圍密生絨毛。腹甲原本分為7節,前3節相合為一,僅留痕跡可辨認,后面4節在腹甲溝處也已相愈合。生殖孔在腹甲,但雌雄位置不同,雌蟹一對生殖孔開口在愈合后的第3腹甲上,即腹甲Ⅴ;雄蟹扣在木節上面。腹甲的前端正中部分為口器。口器由一對大顎、兩對小顎和三對顎足組成。組成口器的六對附肢,都屬頭胸附肢,它們自里向外疊成,好像六道屏門,互相配合,完成口器的功能。
中華絨螯蟹的腹部已退化為一扁平的片狀物,反折緊貼在胸部下面,俗稱為“臍”。臍四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