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我、金子、胖子和張青云一起找了家飯館吃飯,張海珠的特戰隊和神機營先一步向張家屯出發,只留下監控組的一輛綠卡車隨后跟上。
吃過一頓滿足的飽飯,我們沿著張海珠給的路線圖行駛。宣威人口挺多,沿途每個村子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我們的車子在鄉村小道上穿梭,感受著這獨特的風土人情。大概四十多分鐘后,我們終于與張海珠會合。
張家屯位于鳳凰山山脈南端,這里山巒起伏,綠樹成蔭。我們要去找的 YR2 研究所還要沿著山路往北走二十里。在研究所的邊緣山口地帶有張家和李家人守護,避免外人進入。
我想要知道YR2研究所內部的具體情況,需要找到守山人。于是,車隊再次緩緩向目的地出發,行駛半個小時,在一處山口位置,看到兩家庭院,一左一右沿著山壁搭建。
左邊大院門口,一位頭發斑白的老人抱著一個竹煙筒,“呼嚕 呼嚕”吸著水煙,張海珠、張天博下車去詢問情況。
我、金子、胖子跳下車,活動活動筋骨,也走向那位老人。
“我去,這煙味真夠大的嘿。”胖子被老人的煙味嗆得連咳好幾下。
滇南老一輩的人,都喜歡抱著一個水煙筒吸煙,長約七十厘米,直徑約七厘米,竹筒中部插有一小銅管或小竹管,是點煙絲的地方。竹筒內裝著水,上部開口處用于吸煙。這種設計不僅方便使用,還能通過水過濾減少煙霧對呼吸道的刺激。?吸的煙葉是曬干沒被加工過的純煙葉,勁兒大味兒重,一般人是受不了。
老人一聽是研究所和京城張家前來處理 YR2 研究所的事,老人瞬間濕潤了眼眶,嘴里不停地叨叨著:“等了三十年,終于有人來善后了。”
老人引我們進院子,院子大得猶如一個小足球場,兩邊種著不少粗大的香樟樹,枝葉繁茂,相互交織,形成一片天然的遮蔭帶。靠山壁處蓋著三間紅磚藍瓦的老房子,看上去也有不少年頭了。
院子里有不少體育娛樂設施,有一個老舊的籃球架,籃板上的油漆已經有些剝落,但那鐵質的框架依然堅固。旁邊還有一個石制的棋盤,上面刻著深深的紋路,似乎見證了無數場激烈的對弈。在院子的一角,擺放著一些簡單的健身器材,雖然有些生銹,但依然可以想象曾經老人在那里鍛煉身體的場景。
老人請我們坐在樹蔭下的木桌旁,木桌看上去也有些年頭了,桌面被歲月打磨得十分光滑,隱隱散發著一種古樸的氣息。
我們坐定,老人自我介紹,他是京城張家的人,按輩分來排,和“伯定召”是同輩,張海珠、張天博得稱人家一句大伯。
當然,這些攀親戚的事無關緊要,我們需要了解一下YR2研究所是怎么個情況。
張老伯說:“山里面是你們要找的老研究所,以前對外公開的村名叫‘鳳凰村’。三十年前村子里面出了事故,逃出來的人不到百人,出事后上面的領導就讓封了山,任誰都不準進入。”張老伯“呼嚕嚕”吸了兩口水煙,繼續說,“里面是個什么情況,我也不曉得,只曉得私自進入里面的村民呀,游客呀,沒有能出來的,你們如果沒點過硬的本事,進去就是個死。”
張老伯說的很嚴肅,不像是在說笑。可我們哪次尋蟲不都是九死一生,危險的很,這次,我們照樣會坦然接受。
這時,張老伯站起身來,放下水煙筒走向屋里。不一會兒,他從屋里拿出一張老地圖,地圖最上層赫然寫著“一九八二”。地圖的紙張已經泛黃,邊緣有些磨損,但上面的線條和標記依然清晰可見。張老伯將地圖鋪在木桌上,我們圍攏過來,仔細地看著。地圖上,鳳凰山的輪廓清晰地呈現出來,而那個神秘的研究所則用一個特殊的標記標注著。張老伯指著地圖上的研究所位置,說道:“這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