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康少有的在全體士兵面前求夸獎。
對于集權和民主,張世康倒是沒有偏見,甚至覺得但逢亂世,集權的效率更高也更適合,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民主在這年代毫無可取之處。
相比于一個武藝精湛,但卻不得人心的將領,一個受擁戴的將領在苦戰之時,能爆發更強的戰斗力。
張世康的舉例很直白,但凡不是個傻子都能聽懂,那些個自認選拔機會更高的游擊將軍、把總、千總們都若有所思,而那些普通的士兵們都很高興。
雖然才認識一天多,但提督大人處處都為他們著想,對他們真是沒的說,便都絞盡腦汁的開始表達謝意。
可這些士兵到底是沒啥文化,翻來覆去也就那幾句。
“愿為提督大人效死!”
“提督大人聰明絕頂,俺……俺……”
“提督大人長命百歲!”
……
張世康沉醉在夸獎聲里半晌,連孫維藩都看不下去了,才擺擺手示意眾人安靜。
“至于副將的選拔標準,具體的選拔細則,容后便會在軍營內公布,有心人可自去查看。”
副將軍職位于參將之上,總兵副總兵之下,下轄至少一萬士卒,已經可以作為一軍鎮的統領,選拔標準自然也比參將要嚴苛許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識字,因為這一層面的將領,已經不能只滿足戰術這一需求,而應該講究一點戰略了。
比如弓和弩,只會用不夠,還需要足夠了解弓弩的構造,弓箭拉力以石為單位,多大拉力在多大射程威力最大,風向對箭羽有多大影響,當物資匱乏時能否組織人手就地取材,這都是副將應該了解的。
至于參將選拔的加分項步騎協同,這一條對于副將來說只是基本功,要足夠了解常見的戰陣,要會對經典戰役進行復盤,要懂得利用地勢地形,還要熟悉后勤輜重等等。
除此之外副將也有加分項,那便是策論,確切來講是對當前軍事局勢的了解、分析和解決方案的思考。
張世康大抵上參考了這時候武舉的部分考試內容,但也將他所認為的糟粕去掉。
比如武舉的策論竟然還包括政治層面的內容,張世康就覺得很不可取,軍隊只能是政治的延伸,而不是政治本身。
另外武舉還有一條,那就是相貌要求,你很牛逼,但長得丑,也會直接被考官丑拒,張世康認為大可不必。
只要你能打勝仗,哪怕你丑到天際,張世康也不在乎。
大致講了一下之后,在孫維藩的命令之下,三個步軍營和半個馬軍營便開始了日常操練。
孫維藩的操練方法自然是目前大明最傳統的那種,張世康昨晚便大致詢問了下。
步軍分為武器操練、體能操練、軍陣操練和軍紀考核,當然每一項又分作若干小項。
比如武器有刀有劍,有弓弩有镋鈀有長槍,大明軍隊裝備的武器五花八門,比十八般兵器可多多了。
對于傳統的操練方法,張世康倒是沒什么意見,可對于自己的五千兵,他卻堅持要用自己的那一套。
雖然孫維藩不知道張世康要怎么練,但這廝并不怎么關心火器營,這其實也是大明目前的現狀。
大明的軍隊也是有鄙視鏈的,比如邊軍鄙視各地募軍、募軍鄙視衛所軍、衛所軍鄙視,哦,衛所軍沒什么可鄙視的。
馬軍鄙視弓弩兵、弓弩兵鄙視長槍兵、長槍兵鄙視盾牌兵,他們所有人,一起鄙視火器兵。
這時候的火器還不夠先進,火銃打一下要裝填三分鐘,還是比較熟練的情況下,火炮更離譜,打一炮得打掃炮膛,時間就更久。
這時候的炮彈、子彈都是實心鉛彈,火藥用的是黑火藥,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