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親眼目睹了高陽的防御戰的他對此深信不疑,所以也是全力配合。河間府城這幾日又陸續有百姓從附近的村鎮回歸,平日里數萬人的城內現在的百姓也回復了四五成。當他們聽說了明君的這個將軍接連俘虜請軍的肅親王豪格月右路軍統帥岳托之后,不知道怎么膽子也逐漸大了起來。對于知府衙門的征召變得前所未有的積極。壕溝在逐漸變大變深,水泥墩子越來越多,碉堡也越來越高。這些在向思問看來就是在為河間城增添一個個護身護。
只是清軍沒有給楊鴻章足夠的時間來慢慢地加固城防,在遏必隆離開的第五天,斥候就偵察到從河間南面來了至少有一萬清軍騎兵。楊鴻章知道這肯定是劫掠山東的右路軍得知河間被自己攻陷的消息后回來了。很快清軍隊伍浩浩蕩蕩地開到了河間南門外。不過他們并急于攻城,而是遍插旌旗威風凌凌地繞著河間城馳騁一周然后回到南門。面對清軍如此示威性的做法,自向思問以下幾乎每個人都在心中打顫。清軍萬人齊動的場景確實讓人心寒。
知府向思問真是百感交集,其實他回到河間的那時起就知道必定會有現在。但是當時失而復得的興奮在支撐著他,加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如何用春秋筆法跟朝廷匯報河間發生的事情,所以根本沒仔細想想后果。現在他只能求助地看著一旁冷著臉的楊鴻章。
楊鴻章心中也沒底,從這支清軍的所作所為來看,帶兵的將領絕對不是格羅哈那種等閑之輩。對方除了示威打擊守軍士氣之外,還成功地第一時間看清楚了河間四門的虛實。更讓楊鴻章心憂的是清軍明顯占據了兵力優勢卻不急于進攻,這說明他們已經知道自己在高陽的打法。
果然這支清軍在南門外十幾里的地方扎營之后就開始驅趕一些牛羊和馬匹進入水泥墩陣中,這顯然是在排雷。更有甚者,在牛羊走過之后他們派遣了少量士兵步行到南門新修建的四個碉堡周圍仔細查看。如果這時候自己在里面藏了人必定會第一時間發現,也會被得到重點照顧。
為了及時了解清軍的情況,在向思問等人好奇的目光中,楊鴻章讓人在南門內升起了一個熱氣球,熱氣球離距離城門敵樓頂部還有三四丈,真可謂登高望遠,十幾里外清軍的調動部署一清二楚。熱球的竹筐里站了三個人帶著千里眼三班輪轉。有消息就寫好直接扔下來。
讓楊鴻章欣慰的是,第一天清軍的人馬在不斷增加,但是卻沒有再進行攻城戰。楊鴻章估計對方是打算繼續收攏右路軍,到時候一起行動,一舉拿下河間。好消息是當晚后半夜,楊勝帶人從滄州回來,回來的隊伍又多了將近五十人以及六門大炮與兩百桿燧發槍。這些火炮已經是停泊在哪里的兩艘西班牙戰艦能夠簡易拆卸的火炮的極限以及所攜帶燧發槍的全部!
楊勝的歸來讓包括向思問在內的所有守軍都興奮了一陣,畢竟燧發槍與火炮對騎兵的殺傷力他們大部分人都見識過。但是高興沒多久,第二天上午,斥候來報,城北發現大批難民,數量至少有四五千人人!聞言楊鴻章與向思問都傻眼了,能夠一下子聚集這么多難民,難道是保定府城被清軍攻陷了?進一步打探的結果是這群難民來自高陽。高陽并沒被清攻破,而是清軍放開南門讓知縣王樂年帶著百姓逃往河間!
向思問大罵王樂年無恥蠢貨,楊鴻章則連忙命令讓人將所有的大炮與燧發槍調往北門,并且在北門也升起一個熱氣球。與此同時間,以河間知府向思問的名義派人與王樂年聯系,表明河間是絕對不會接納他們的,讓他們繞開河間向西南去。
只是王樂年并沒有聽從向思問等人的建議,而是以河間府城內有朝廷的糧倉為理由要求帶領難民入城。就在向思問等人考慮如何接納這些難民的時候,斥候與熱氣球上的瞭望者同時傳回來消息,這批難民背后大約兩三里的地方跟著一支至少五千人的清軍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