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大同總兵邊軍上萬都頂不住蒙古韃子,我們上去了也是白給。再說大同諸位一向以前衛指揮使徐峰波馬首是瞻,我只是跟著撤退而已啊……”
“這些等到朝廷的欽差來了,他們自然會判斷,還是說說你的其他問題吧,比如那些商人們說的事情你到底有沒有做過,平日里大概收了他們多少好處,是否幫忙疏通關系將大量的違禁貨物販賣到塞外?”
“這個……”沈文超有點猶豫地看著楊勝。
“別有僥幸心理,我家大帥最恨別人欺瞞他了,如果你主動承認了,或許大帥還能看在同僚的份上幫你掩蓋一二,要是等徐峰波先說出來,你就慘了。”
很多事情在楊鴻章的預料當中,兩個能夠在蒙古韃子攻城的時候逃跑,蒙古韃子撤退之后安然無恙地坐在指揮使位置上的人,楊鴻章自然不打算客氣,這也是他殺雞儆猴的那兩只雞!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最后徐峰波和沈文超兩人居然開始狗咬狗,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也逐漸暴露出來,雖然和里同建奴、庇護不法商人這兩大罪名比起來不算什么,好在著這些可是他們自己承認的,到了朝廷打起官司來也算是有幾分真貨。
楊鴻章連夜派人請回高世明,將徐峰波兩人以及十幾個商人的供詞給他看了一遍然后說道“高公,我打算主動跟朝廷上奏這里所發生的的事情,不然等小人知曉了在朝堂上搬弄是非,你我就被動了。”
看著那些商人的供詞,高思明也傻眼了,他想到過官商勾結,但是這些人幾乎眾口一詞的將兩位指揮使給供了出來,雖然他們在供詞中還涉及到了大同府的其他官員,但是大部分要不戰死要么就逃離了,所以真正還在高位上的也就只有這兩位指揮使了。
高世明自然也熟悉一些刑部官員辦案的時候先安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然后整黑材料,然后不斷地挖,到最后真真假假湊在一起,那些官員幾乎就沒有平干凈的。這兩位指揮使顯然也是被楊鴻章同樣的手段拿下了。高世明看著比自己年輕十幾歲的總兵,心中不禁感嘆,這位不但打仗是把好手,做官也是個好手啊。這樣也好,如果總兵搞不定下面的指揮使,那他這個監軍臉上也無光,怕是沒人將他當回事。
高世明當然知道楊鴻章叫他回來的用意,他們不能讓朝廷知道兩個人為了斂財居然分別鎮守兩地,要讓朝廷覺得這是總兵和監軍共同的決定,聯名上奏朝廷,要求對大同鎮十三衛所進行徹底清查,目的就是肅清蒙古韃子和建奴在軍中的細作。
這原本說起來是很荒唐的事情,但是有大同府被騎兵攻陷的事情在前,又有山西商人不顧禁令瘋狂販賣糧食、生鐵等給建奴的事情災后,而曾經在蒙古人攻城的時候做了逃兵的兩位指揮使居然為了幾個不法商人大鬧總兵府,由不得大家浮想聯翩。
在寫完聯名奏章之后,楊鴻章隨即以總兵府的名義行文各衛所,要求各衛所以千戶所為單位進行自查,堅決肅清建奴細作,楊鴻章有和諧時代的生活經驗,知道搞運動在明朝同樣可行,而且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一個決定就是將總兵府衙門遷往大同,畢竟他楊鴻章是大同總兵,不是高山衛指揮使。而且新任的大同知府葉開泰即將抵達,他總不能給葉開泰一個空蕩蕩殘破不堪的大同讓他自己切玩。畢竟長期的物資供應還是需要經過大同府的,和天津不同,那時候他既是總兵優勢知府。
當然楊鴻章如此著急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開礦,雖然他跟皇上還有諸位大學士打過招呼,葉開泰也算是自己人,萬一這位的倔脾氣犯了他能如何,所以一切都必須趕在他到來之前都按成,這樣葉開泰也沒有失察的責任。而渾源州自然是煤炭資源最好的地方,在哪里開礦以及設立兵工廠是最理想的,而哪里離開陽高有點遠了,又需要大量軍士守衛,所以大同是比較理想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