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甲看完奏章之后又將奏章遞回到前排的倪元璐手中,人卻跨出一步來到中央對著皇上朱由檢行禮之后說道:“皇上,楊鴻章在奏章上所說的斬首蒙古騎兵三千余可否屬實?”
盡管陳新甲絲毫不懷疑楊鴻章和他手下人的作戰能力,但是事關重大,他還是要確認一下。
“報捷使者已經在路上,再有一兩天想必就會到兵部報到?!?
聞言陳新甲點點頭繼續說道:“臣以為楊鴻章做得對,在邊境設立檢查站能夠很好地控制糧食和生鐵等戰略物資的流出,對于蒙古和建奴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沒有刀劍沒有糧食建奴的軍隊就只會越來越少,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這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必須堅持下去并且更加嚴格,臣建議在其他邊鎮也推行檢查站制度。
臣認為楊鴻章在奏章后面的猜測更是非常有道理,為什么大同邊軍剛設立檢查站,蒙古人就一反常態地南下,而且是選擇在楊鴻章率領大軍前往大同之后,這些不法商人中到底隱藏了多少奸細,那些商隊的伙計中又有多少是蒙古人或者建奴確實需要好好查一查。
還有蒙古人是騎兵,如今的陽高參將羅克敵步兵不到三千人讓一萬蒙古人占不到絲毫便宜,而楊鴻章率領大軍到來之后更是取得了傷亡一比三的巨大勝利。臣也好奇在此之前大同城城高池深,除了大同鎮的邊軍,大同城內更是有完整的兩個衛所,為何沒幾天大同城就被蒙古人攻陷,更加讓人奇怪的是,蒙古人一退兵,大同前后衛的兩位指揮使又雄赳赳地坐在了指揮室的位置上,并且對新任的大同總兵愛答不理,說什么不能擅離職守。
卻在蒙古人以及那些為蒙古人和建奴提供戰略物資的不法商人的利益受到損害之后上門挑釁總兵,如此是非不清、藐視上官、擅離職守。請問這兩指揮使是蒙古的指揮使還是建奴的指揮使?這樣的人在大同這樣關鍵的位置上是讓我等寢食難安啊。臣請立即派出錦衣衛將此二人鎖拿回京?!闭f到最后陳新甲站直了身子一臉的憤慨。
他是真的被楊鴻章的奏章打動了,本來大同十三衛所,無數的堡寨,堡寨破爛一些加上守軍不多內蒙古人攻陷還能理解,但是大同城自從徐達重建以來,大明朝兩百六七十年都未曾丟失過大同,蒙古人和兩百多年前的蒙古騎兵比起來更是不值一提,由此可見這兩位駐守在大同城內的指揮使的能力和人品可見一斑。
楊嗣昌想出言幫徐峰波等二人說句話,但是看到朱由檢的臉色也隨著陳新甲的情緒變得陰沉起來,只好嘆了一口氣。他還不知道的是沈文超和徐峰波兩人已經開始狗咬狗,這事情如果讓錦衣衛去調查沒事也能查出很多事情來。
楊鴻章洗劫居庸關肯定不對,大家都知道,但是一來這事情過去幾個月了,為什么以前沒人提,現在抓了不法商人,斷了他們的財路,影響到了蒙古和建奴,就有朝廷官員站出來說話,那誰都會想他到底收了那些山西商人多少銀子。
二來楊鴻章利用這些物資訓練出了強大的新軍,打敗了前來偷襲的蒙古人,這些就算是給他的獎勵了,繼續糾纏下去不但扳不倒楊鴻章,徒增皇上對自己等人的厭惡感。所以楊嗣昌及時選擇了退卻。
而那些看不到奏章的人只能從幾位大學士的言語和表情中猜測到底發生了什么大事,等聽到楊鴻章與蒙古人開戰,并且在陽高城下斬首三千余的時候都泄了氣,他們知道按照蒙古人遠不如清軍的戰斗力,楊鴻章又有一萬多人,斬首幾千不算什么稀奇的,但是有了這份功勞,說到底居庸關那也及智能算是強行運走戰略物資了。所以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明智地閉嘴,尤其是是那些躍躍欲試的御史心里那個憋屈啊。
不過倪元璐卻沒有和孫承宗、楊嗣昌一樣選擇一言不發,他在看完奏章之后,陳新甲也正好退了回去,于是他站出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