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子,您慢點啊!”
“是啊是啊,您要是有個磕磕絆絆的可怎么是好啊!”
“皇爺看見您這樣肯定又要生氣了!”
永樂二十一年,紫禁城中,一個腿腳利索的女童在前面跑著,寶藍色的裙擺隨著她的動作飛揚,大片的織金在冬日少見的暖陽下熠熠生輝。她的身后還跟著一串宮女太監,生怕她有個一二,宮人們也顧不得宮規禮儀,紛紛喊了起來。
這奔跑的正是當今皇帝朱棣的曾孫女、太子朱高熾的孫女、太孫朱瞻基的長女,略去前面這些稱呼,在穿越之后,她的名字叫做朱予煥。
朱予煥絲毫不搭理后面的聲音,只是徑自往前跑,走到一處角樓,她沿著臺階向上,很快就到頂,果然看到了外朝長長的馬隊,想必是朱棣攻打蒙古、平安還朝了。
她眼睛尖,先是看見了朱棣,又看到了跟在他身后身著赤紅曳撒、頭戴折檐帽的朱瞻基,這祖孫二人,一個雖然年老、但威風凜凜,另一個春秋正盛、器宇軒昂,儼然是兩位天潢貴胄的氣度。
朱予煥見兩人神情自如,看來這次親征還算是順利,這才喜笑顏開,對著身后氣喘吁吁的宮人們道:“曾爺爺和爹爹都平安回來了,走,我們回去給爺爺和奶奶報喜。”
跟在她身后的宮人好不容易緩了一口氣,聽到這話不由啊了一聲,道:“小主子,您不先去拜見皇爺和太孫嗎……?”
朱予煥理所當然地解釋道:“爹爹跟隨曾爺爺出征,最憂心的便是奶奶和爺爺,既然曾爺爺和爹爹平安歸來,我當然要先回去報喜了。曾爺爺可是特意給了我平日里隨意出入文華殿的恩典,不用白不用。再說前朝三大殿我又去不得,當然是要等曾爺爺召見了。”說罷,她招了招手,對宮人們道:“我們回去吧,等奶奶知道了給你們看賞。”
原本還有些苦哈哈的宮人們聽到賞賜,便再也沒了怨言,乖乖地跟在朱予煥的身后,喜不自勝。
誰叫自家小主子天資聰穎、過目不忘,頗受當今皇爺喜愛,稱小主子有“仁孝皇后之風”,特賜隨意出入文華殿的殊榮,雖是女子,卻和皇孫無異。盡管朱予煥未有封號,但寵愛之盛有目共睹,是以太子爺和太子妃也十分看重,就是太孫也因此對膝下無子的太孫妃關懷備至。
有這四尊大佛寵著、愛著,這天下的好東西就是少了誰的,也少不了他們這位小主子的。
朱予煥對宮人們的想法全然不知,只是開始細細思考起自己的打算。
如今是永樂二十一年,朱棣剛剛結束第四次北征還朝,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要龍馭歸天,太子繼位之后再過一年,就是她的親爹朱瞻基繼位,那么距離她的親娘無過被廢也僅僅只剩五年了。
自從三年前穿越到了大明,知道了自己的父母一個是宣德皇帝、一個是胡廢后,朱予煥便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
親媽和后媽到底哪個對她好,傻子都應該知道,因此絕對不能讓自家親娘走上“無過而廢”的老路。朱予煥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討好此時此刻算是老朱家輩分和權威最高的朱棣,只要能在朱棣面前留個印象,要是能得幾句夸贊就更好了,至少朱瞻基廢后前需要掂量一下。
只是她的親娘胡善祥沒在朱棣面前露臉,朱予煥的“聰明伶俐”反而得了朱棣的青眼,朱予煥的計劃自然也就“失敗”了。
思及此處,朱予煥不由在心底長嘆一聲,這才跨進了東宮的門檻,直奔著正殿去報喜了。
正殿內,宮人們正恭敬侍候,原本坐在書桌前翻看書冊的太子妃看到寶貝孫女回來,立刻沖著她招招手,示意她到自己身邊來,開口道:“煥煥去哪里了?這東里(楊士奇)先生送了好幾本書給你爺爺,只是你爺爺一早出去了,不如咱們先看了如何?”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