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予煥的行動力一向很高,尤其是相較于編寫開蒙圖書來說,整理農務要點更加簡單,更不用說先前她也曾讓身邊跟著的宮人記錄過不少要點,只要快速整合出來,再查漏補缺一番即可。
正好也可以借著這個機會來考驗一下吳寧和虞瑛的能力,朱予煥知道科舉不易,能夠考中同進士的更不容易,全國三年只選兩百人不到。但考中的是一回事,能力是另一回事,朱予煥又沒見過兩人科考時寫下的文章,自然就只能先用簡單的考驗來驗證兩人的能力。
吳寧和虞瑛自然也明白這一點,因此格外努力,在皇莊的幾日幾乎是馬不停蹄地收集整理耕種要領,不到半個月就趕了出來,讓人快馬加鞭送回了京城,和農車的圖紙一并上交。
這樣勤勉,朱瞻基沒有不夸的,又見兩人整合的農書條理清晰,完成得不錯,因此給兩人賜了庶吉士的身份,竟直接跳過了考核,可見朱瞻基對兩人的肯定。
狀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入翰林院擔任官職,其他人大都被直接派遣到各處做小官,只有少數才能成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才有機會繼續上升。
光是庶吉士這個身份便十分難得,而他們兩個可以直接躍過這道坎,如何不欣喜若狂,頓覺順德公主是他們的貴人,對于朱予煥頗為順從。
于朱予煥而言,虞瑛和吳寧雖然科舉位次靠后,但也因此對她更加恭敬,加上兩人辦事都謹慎妥帖,朱予煥對他們也算是滿意,恩威并施,倒是相處得不錯,很快便將修撰開蒙圖書的事情提上正軌。
兩人得了好,干活更加賣力,速度也極快,很快便初具雛形,空閑的時候則順便在皇莊內教導佃戶家中的孩子,見佃戶們都對朱予煥敬愛有加,更覺順德公主仁愛。
朱予煥這邊在皇莊忙得熱火朝天,朱瞻基那邊也是馬不停蹄。
陳山遞上內書堂的記錄,朱瞻基簡單翻了翻,但這群宦官到底年紀還小,幾年下來最大的也就十三四歲,還是有玩心的時候,便是學得再怎么好,朱瞻基也不能完全放心讓他們陪在太子身邊。
朱瞻基登基這幾年也算得上勤勉,只是奏報這些東西看久了便頭痛,免不了要去后宮躲清閑。
皇后冷淡、貴妃難纏,其他妃嬪更是瞧見朱瞻基就忙不迭地上來,朱瞻基思來想去便奔著吳妙素去了。
正好朱祁鈺再過半年也該開蒙了,順道給皇次子也安排上,一次性解決干凈,那真是再好不過。
吳妙素原本在教朱祁鈺認字,見朱瞻基來了,帶著皇次子一同見禮。
朱祁鈺年紀還小,雖然不能時常見到朱瞻基,但也并不會像朱友桐那樣,主動與朱瞻基拉開距離,乖乖地喊人道:“爹爹。”
自從朱祁鈺出生之后,后宮便再也沒有子嗣的消息,朱瞻基見到乖巧的小兒子,自然高興,先是笑著摸摸他的頭,將朱祁鈺抱在懷里,這才拿起桌上的紙片,問道:“這是……你寫的大字?”
吳妙素應了一聲,道:“妾身平日里沒什么事做,便想著能教哥兒認字。”
朱瞻基翻看了片刻便放了回去,道:“朕記得皇后以前也常用這些小東西教導煥煥,沒幾日她就全都記下了,雖然偶爾也忘記一二,可到底記住的多。”
吳妙素笑著道:“妾身就是從娘娘那里得來的法子呢,可惜鈺兒不如公主一般有天賦,只能慢慢來。”
聽聞“天賦”二字,朱瞻基輕嘆一聲,像是安慰吳妙素,又像是給自己寬心,道:“孩子到底還小,何必急于求成?”
吳妙素只當不知,笑道:“鈺兒不如公主和太子爺天資出眾,只好勤能補拙。”
朱祁鈺想到朱予煥平日里毫無畏懼的樣子,努力鼓起勇氣,指著紙片上的字道:“人,大,天。”
朱瞻基微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