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事后要不要,毒翻這些蒙古韃子,免得侵犯我漢人江山。 只要您有這個意思,我保證神不知鬼不覺。” “唉,南宋懦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邊關(guān)百姓年年受外族騷擾,流離失所,家不成家,朝廷對此不聞不問。 如果有人能推翻它,我倒不介意。 元朝鐵軍強(qiáng)大,但是把人分三六九等,漢人的生命甚至堪比牛羊。 他得到天下,百姓也一樣水深火熱。 可嘆民間也沒有什么大才之人,要不也能扶持一個人建立新政權(quán)。” 周青感嘆。 “是啊,要不,我們即使時間有限也可以幫一下忙,阻擋蒙古的進(jìn)攻。” “即使百姓活在南宋的生活下,也比強(qiáng)盛的大元強(qiáng)。 要不我們結(jié)束任務(wù)后,滅一滅蒙古鐵騎的威風(fēng)。” 此話一出,其他人紛紛贊同。 “我看過射雕三部曲,郭靖倒是一個人物,可以考慮扶持,而且他身邊有號稱女諸葛的黃蓉。” 蕭峰對郭靖倒是十分欣賞,但兩個人有共同點(diǎn)也有不同點(diǎn)。 共同點(diǎn)是:都是從小在異國他鄉(xiāng)長大,最后都?xì)w國但下場都不樂觀; 都和丐幫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都會降龍十八掌,都是江湖中名揚(yáng)天下的大俠。 不同點(diǎn)是:郭靖從小知道自己是宋人,雖然在大漠生活得不錯,被封為金刀駙馬。 但心永遠(yuǎn)是宋人,長大后還站在抗蒙的最前線。 而蕭峰從小不知道自己的身份,長大后知道真相仍然對南宋牽掛,心還在北宋。 只是不得已被排斥只能在大遼權(quán)傾天下。 郭靖到死都得不到南宋朝廷的支持承認(rèn),而蕭峰倒是得到了大遼的支持和承認(rèn),但他自己卻到死也不支持大遼朝廷的南征,真是諷刺。 “郭靖此人太過愚忠。” 賴藥兒不看好郭靖。 “郭靖我不認(rèn)為他是愚忠,他是大智若愚。 誠然他振臂一呼的確可能有很多人追隨,但是時代形勢不允許。 南宋腐敗,不盡心抗蒙,只會勾心斗角。 郭靖此時身處襄陽地位尷尬,要是不抗蒙,他的行為就猶如后世的吳三桂,放清兵入關(guān)。 雖然郭靖不是守將,但在故事里,他有能力阻擋蒙軍的進(jìn)攻,卻不作為的話。 行為和叛國無異,也許在后世看來,這這是種道德綁架行為,郭靖根本沒義務(wù)做,但郭靖就是這樣的先驅(qū)。 革命也需要這樣的先驅(qū),往往有這種不顧自己的先驅(qū),方能喚醒他人覺悟。 雖然郭靖沒有喚醒朝廷,但喚醒了很多的武林中人,要不也不會有這么多武林人士前來襄陽守城。 郭靖從未聽過朝廷的號令,所以他并不算是愚忠,他真的只是不忍百姓被糟蹋。 一旦他豎起反旗,他將面臨蒙古和南宋的同時對敵,孤木難支,很快就會失敗。 當(dāng)然郭靖如果棄守襄陽,退居后方再謀反。 想要和民國期間一樣,建立國共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 但時局部允許,南宋比國民黨差多了,南宋根本沒有危機(jī)意識。 郭靖一退,襄陽過不了多久就會失守,南宋朝廷根本沒來得及反應(yīng)就會被蒙古鐵騎攻破大半江山,屆時根本無力再組建軍隊(duì)對抗。 而國民黨本就處于亂世成立,所以才會有抗日的意識,被共產(chǎn)黨挾民意要求建立國共統(tǒng)一戰(zhàn)線,所以當(dāng)時一心為國為民的郭靖根本沒有其它選擇。 甚至最后死守襄陽,為更多的百姓逃離爭取時間,也沒能喚醒南宋朝廷分毫。 也許在朝廷有心人眼里,郭靖擁兵自重,已經(jīng)和造反無異,不出兵也是在消耗郭靖的兵力,讓雙方兩敗俱傷,所以郭靖不死,他們也不會出兵。 正因?yàn)楣敢庾R到這一點(diǎn),才會選擇和襄陽共生死,只要自己死了,朝廷就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