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幾其神乎。
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
幾者動之轍,古之先見者也。
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沒錢的時候,不僅能看見人牲,也能看見自己的貪念。
這是一條讓人必須明白的賺錢法則。
如果一事無成,一無是處,那么再多的感動也是廉價。
生活靠的是實力,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懂得奮斗的青春,不做憤怒的“小鳥”。
正能量給一個需要的人,并與一群人同頻,何必在意迷茫與焦慮……
正在此時,手機傳來優美的歌聲,米仁義停止了笑,一看時間,已經是21:20分。
米仁義按下接聽鍵,是琉璃廠大古玩商陳總打來的。
陳總說:“對不起,米爺,這么晚打擾您了。”
“想請您明天上午9點30分左右,到我古玩店來一下,幫忙掌眼看看,北宋時期的一個汝窯水盂。”
米仁義說:“陳總,好的,不用客氣,我還沒休息,那就明天見。”
米仁義爽快的答應了。
兩人簡單又聊了一會,就互掛了電話。
時間不言不語,卻能見證真情。
陳總與米仁義相識有近20年。
陳總那時店里基本上賣的是明清官窯瓷器,店里柜臺上琳瑯滿目,來看貨買貨的真是人頭攢動。
早期米仁義好多藏品都來自他那里,彼此交下了深厚的友誼。
那時是80年代中后期,米仁義的足跡可以說,踏遍琉璃廠各家古玩店和地攤。
北京城和平門外的琉璃廠已存在有300來年的歷史,是文人雅客喜歡之勝地。
她是一條著名的文化街,攬物之情,多會于此,榮寶齋與中華書局等多家老字號, 都于此安營扎寨。
對于愛好古玩的藏友們來說,是必去之地。
也是感受傳統文化知識的極好之地。
得之于心,愉之于斯也。
忘卻歷史,你會“雙目失明”。
總盯著過去,你會瞎掉一只眼睛;留下的另一只眼睛,是給你的“機會”。
中國是文物大國,北京是中國的心臟,也是政治文化交流中心。
天南地北的古董古玩及現代工藝品,通過不同的方式匯集于此,熱鬧非凡。
特別是擺地攤的,不同地方的方言簡直與晿戲一樣,南腔北調,多會與此。
有時由于語言的地域差異,造成了既難交流又難討價還價,不可避免的帶來了爭執。
一個淋漓盡致的藝術品市場大會,隔幾天都交流一次,熱鬧非凡的場景如此美好。
米仁義對琉璃廠有很深的感情。
一是古董古玩寶物多。
二是撿漏的多。
三是人生的第一桶金就在此豐富多彩起來。
四是在這里學了不少道理和知識。
人生多磨難,這里也給米仁義一帆風順的人生旅途,上了重要的一課。
多虧此波折,練就了米仁義后期的樂觀豁達,謹言慎行的風格。
雖然當時琉璃廠不太繁華,但全國各地也都是這樣。
改革開放剛幾年,改革春風已吹到中國“大地”各個角落,但還沒完全吹到古玩市場這個行業中來,古玩市場還是“乍暖還寒”。
當時瓷器遍地官窯。
米仁義是個有心人,每個開店老板有什么好貨,都做到心里門清兒。
精明能干又年輕,來活快,賺錢也快。
加上米仁義在琉璃廠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不少實戰經驗。
主要原因是當時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