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率引擎實驗室的主艙室內,巨大的環形裝置散發著幽藍的光芒。這臺原型機采用了Ancient文明的核心技術,是人類首次嘗試制造的曲率引擎。工程師們正在進行最后的調試工作。
"環形加速器充能完成85%,"首席工程師趙明在控制臺前操作,"量子注入器溫度穩定在絕對零度以下2開爾文。引力場發生器就位。"
監測屏幕上密布著復雜的數據流。每個參數都必須精確到千萬分之一,稍有偏差就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這是一場關于空間本質的危險實驗。
"暗物質存儲倉壓力正常,"物質學專家陳量子檢查讀數,"微型黑洞約束場保持穩定。可以開始第一階段測試。"
李遠方站在防護玻璃后的觀察室內,通過量子感知直接監控著實驗進程。曲率引擎的工作原理源自Ancient文明的空間技術,它能夠通過扭曲局部時空來實現超光速推進。
"開始能量注入,"系統工程師王霖宣布,"第一圈回路啟動。注意觀察空間結構變化。"
實驗室的空氣突然變得粘稠。隨著能量注入,微小的空間扭曲開始在引擎周圍形成。監測設備記錄到了前所未有的引力波動。
"檢測到空間褶皺,"物理學家張衡盯著三維圖像,"局部區域的空間曲率達到臨界值。形成穩定的空間泡。"
守護者的晶體節點閃爍:"警告:檢測到不穩定的量子漲落。建議調整能量輸入頻率,避免引發鏈式反應。"
李遠方迅速做出調整。通過意識鏈接,他能直接感知到空間結構的變化。某些區域的物理定律開始扭曲,顯示出奇異的性質。
"第二圈回路準備就緒,"趙明匯報,"能量注入器已重新校準。開始構建完整的曲率場。"
實驗室內的重力儀器突然出現異常讀數。引擎周圍的空間開始產生強烈的波動,仿佛水面上的漣漪。每個波動都代表著一次成功的空間扭曲。
"曲率場強度達到預期值,"數據分析師林芳報告,"空間泡趨于穩定。可以進行微型物體傳送測試。"
一個特制的探測器被放入曲率場中。這個精密的儀器將測試扭曲空間對物質的影響。它攜帶著完整的傳感系統,能夠記錄整個過程的數據。
"探測器就位,"技術官劉星確認,"開始記錄實驗數據。注意監控任何異常現象。"
隨著能量場的加強,探測器周圍的空間開始明顯變形。監測屏幕上顯示出復雜的空間結構圖,記錄著這個歷史性時刻的每一個細節。
工作人員們屏住呼吸,注視著實驗的進展。每個設備都在全負荷運轉,記錄著數據。能量發生器的嗡鳴聲回蕩在實驗室內,混合著冷卻系統的工作聲。
引力研究中心的主實驗室內,一個球形的引力控制裝置懸浮在反重力場中。裝置表面鑲嵌著數千個微型引力波探測器,每一個都在捕捉著最微小的引力波動。這是根據Ancient文明技術打造的新型引力操控系統。
星際文明之光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