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的第一道能量波橫掃而來的瞬間,星際防御網絡迸發出耀眼的光芒。數萬個量子護盾節點同時激活,在太空中編織出一張龐大的防護網。
"能量波前沿已經抵達邊緣警戒線,"防御總指揮吳防緊盯著戰術顯示屏,"第一層護盾承受壓力在預期范圍內。但這僅僅是開始。"
守護者立即開始分析:"警告:檢測到多重維度震蕩。超新星釋放的不僅是物理能量,更是一種能夠重構空間基本法則的維度力量。"
李遠方通過量子感知觀察著這場史無前例的對抗。在更高維度的視角下,他看到能量波正在撕裂空間的基礎結構,而防御網絡則在拼命維持著秩序的底線。
"第一層護盾穩定性下降到85%,"系統監控員王盾報告,"能量緩沖區已經開始填充。轉換裝置全功率運轉,正在嘗試同化部分維度能量。"
跨維者的投影在指揮中心閃爍:"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維度戰爭。我們不僅要對抗純粹的破壞力,還要阻止整個物理體系的崩潰。"
指揮中心內部一片緊張。數千名操作員在各自的崗位上專注工作,控制著防御網絡的每一個節點。任何微小的失誤都可能造成致命的破綻。
"外圍感應器開始熔毀,"設備主管張器說,"維度扭曲已經超出了它們的承受極限。我們正在失去對邊緣區域的監測能力。"
情況比預期的更加嚴峻。超新星釋放的能量遠超理論計算,整個防御系統都在極限狀態下運轉。
"能量轉換效率開始下降,"能源控制員劉能報告,"緩沖區已經填充到70%。如果不能加快消化速度,整個系統可能會過載。"
守護者繼續監測:"確認:維度能量正在影響轉換裝置的基礎結構。我們需要不斷調整系統參數來維持穩定性。"
李遠方立即做出調整:"啟動深層防御模式。讓我們看看創建者的技術究竟能承受多大的壓力。"
技術團隊立即執行指令。防御網絡的運行模式發生改變,更多的計算資源被調動起來,支持著這場生死攸關的抵抗。
"第二層護盾激活,"防御官報告,"多重量子場開始疊加,防護強度提升了30%。但能量消耗也相應增加。"
通過更深入的觀察,工程師們發現了系統的潛力:"護盾網絡正在自我進化,"技術專家錢技說,"它在學習和適應維度能量的特性,防御效率在持續提升。"
這個發現帶來了一線希望。創建者的防御系統確實蘊含著超出預期的潛能,在極限壓力下展現出了驚人的適應能力。
"開始重新配置能量矩陣,"系統工程師趙機說,"將所有可用資源集中在關鍵節點。我們必須守住核心防線。"
跨維者的分析顯示出更多細節:"防御網絡不僅在物理層面對抗沖擊,還在維度層面重塑空間結構。它正在創造一個穩定的庇護所。"
戰況進入白熱化階段。超新星釋放的能量波一波接一波,每一次沖擊都比上一次更加猛烈。防御系統在這種極限壓力下不斷進化。
"發現臨界點提升現象,"物理學家陳引說,"護盾強度隨著壓力增加而增長。創建者似乎在系統中植入了某種潛能激發機制。"
李遠方通過量子感知評估著戰況。在高維視角下,他看到了這場戰爭的本質:這不僅是一場生存之戰,更是一次突破極限的機遇。
"加大能量轉換力度,"他命令道,"不要只顧著防御。讓我們嘗試利用這些能量來強化我們的系統。"
整個防御網絡開始按照新的策略運行。護盾不再單純地阻擋能量,而是有選擇地吸收和轉化,將破壞性的力量轉變為自己的力量。
"能量轉化率提升到45%,"能源專家報告,"系統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