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
有一種說法叫做,富人的思維模式與窮人的思維模式。
富人教孩子如何獲取經驗,窮人教孩子如何老老實實打工。結果必然是不同的。
富人教孩子做任何事都有目的性,比如去做服務員,是讓孩子學習流程,吸取經驗。
窮人教孩子,卻是為了那每個月的工資能有多少。
一個是用時間換經驗,一個用時間換活著,雖然都是活著,那能一樣嗎?
這種經驗就屬于精神財富。
一個做餐飲的,從做服務員開始研究如何做服務,研究完又研究如何管理,研究完管理又研究發展。
另一個做餐飲服務員,成天研究這個月能開多少錢,怎么花。
一個不斷吸取養分在向上生長,自然有一天會開花。
一個在原地踏步,光特么在那待著,一點營養也不吸,那咋開花啊?
人越急越要穩,越想快越要慢下來,靜下來。
找到規律,才能事半功倍,悶頭苦干只能白白挨累。
每一種規律都是一種道,這叫借道衍生機。
像學認字一樣,你想學會很多字,一天學一個,時間一久自然多。你想一下子學一堆,反而記不住幾個。
生活中,學習與成長,或者直白的講想要有錢,很好做,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做什么都圍著這個去做,去轉,去想,一天一小步,一年一大步,幾年后慢慢就胖了。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比如想當一個畫家,直接就想當,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你不放棄,每天都畫一張,畫幾張,一邊畫還一邊學,那十年后呢?不能說真的成為多么出名的畫家,但是想想十年前,回頭看一眼,會變成一個天一個地的區別。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話怎么來的?可不是說這三十年光特么活著了,而是這三十年在不斷成長。
大多數人都為生活發愁,想賺錢但是發現很難,其實方向錯了。凈做一些自己不想做隨波逐流的東西,那獲取經驗的方法肯定是慢的,又或者說,這個獲取一點,那個獲取一點,最后什么也做不成。
但,只做一個點,自己又很喜歡的點去做,肯定會越來越厲害。
有人說自己也想做但是生活壓力大,自己選擇不了?
喜歡畫畫的人,只要與畫畫有關的東西,不管是什么他獲取經驗都會很快。
圍繞這條路做的所有事,你都能有超高的天賦。
把心力用在一處,會獲得心流狀態。自然牛逼,事半功倍。
怎么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想一下,明天就沒了,最后一天了,如果有一件事不干,或者沒干過就會后悔的,那件事就是你該走的路。
選擇大于努力的關鍵就在這呢。選了一堆,哪個都是在混,自然毫無成就可言。
就選一個,你就算是混,混特么大半輩子你都是教獸了。
大多數牛逼者,不是會的比別人多,懂的比別人多,而是在他的領域里,他很耀眼。
其實也不需要去學這個學那個,只要發揮自己的優點就可以,幽默的人把幽默發揚光大,就成了小品相聲。
喜歡修行的人把修行發揚光大就成了老師。
咋發揚呢?拿直播做個比喻,你幽默,健談,你在做直播時候就發揚這點。你會講故事也發揚這點,你會修行發揚修行,你會種花發揚種花,你會養狗,你會做菜,你會什么都行,哪怕會發神經神神叨叨亂蹦,還特么有喜歡睡覺趴著的,更有腿長套個絲襪秀腿的。直播是直播,他們會的一樣嗎?不一樣的。而這個不一樣的反而成為了突出點。
換句話說,不管干什么,你要發揮出你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