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男孩買了三塊面包帶著王妃去公園里喂魚,起初王妃感覺花這個錢沒必要,只去溜達溜達便好了。
但當男孩在喂魚的時候,王妃看得很開心,男孩遞給了王妃一塊讓王妃也喂,王妃喂得非常開心,甚至還感覺面包買得有點少了。
見此,男孩問道;“開心嗎?”
“開心。”
“知道你為什么會開心嗎?”
“為什么啊?”
“因為你在布施,這種布施會獲得精神上的法喜,是一種功德,你的心本能的會感覺到心喜,是那種不夾雜著任何需求的快樂,純粹的快樂,不是為了得到什么只是簡單的在做,看似不起眼卻對你有著天大的好處,哈哈哈。”
二人在公園里喂了好一會魚后,剛回到家就有人給男孩發消息。
“滴滴。”
“在嗎?”
“滴滴滴。”
“在嗎?”
男孩見到消息后,沒好氣的回道;“不在。”
對面不知收斂,又繼續發來消息;“我想問你個事兒,就是我對于你文章的后半段有著不同的看法,生時有靈根,而后造靈智,有靈智無靈根如同機器,有靈根無靈智如同雞子,你想破別人的認知,就要讓人舍棄后天之氣,那我們靈智以及后造的靈根都要舍棄,只留下最初的靈根,即食與性,如此就做不了清醒夢,甚至連夢都做不了,也只有當你一覺醒時對睡覺時的事毫無知覺與記憶,你才算打破了他人的認知,因為你無夢之夢中沒有摻雜任何有形之物,所以就沒有任何東西能將你困在認知的牢籠中,才能明白食與性都是生命的延續本能,從這里開始的一切靈根靈智都要圍繞它來建造,由此無夢之夢開始,清醒夢才算完成吧?”
男孩看完無語了……
回復道;“我無意強行打破任何人的認知,開始就很明確的告訴過你這是一本玄幻小說,別人能否打破自己的認知牢籠,看個人的悟性與造化,莫要用你習慣性的認知去評價任何事物。你見我書中所說如何,但我不是為說而說,可你不同!你只是認為你的觀點與我有些不一樣,想要在我這里得到求證,認知不同無需硬容。
你可以隨意認為如何都不要緊,這是你的自由,但你有沒有想過,當你腿部殘疾之后,你是否能夠做到恢復如初能跑能跳,也許這才是你應該去考慮的,若是這么簡單的道理你都不懂,你只是認為你懂了的話,你可以去想一下,你現在認為的這些事兒,是你主動的在想,還是你被動在想,你跳得出來分得清嗎?你認為如何便如何就好,看不懂就還是看不懂,無需多言。”
“難道不是嗎?難道非得認同你的觀點才算看得懂嗎?”
“我沒讓你認同啊!我也沒逼著你硬看啊?你就算再笨,比豬都笨,(抱歉我沒有貶低豬的意思,只是在打個比喻。)
你為什么要一直看下去呢?是誰讓你堅持看下去的?你不愛看扭頭走了就可以的呀!這是誰在推著你往后看呢?”
“這個,這個我沒想過啊……”
“懵逼了吧?既然有股力量推著你往下看,那又是誰在給你制造你認為的這些觀點去反駁呢?”
“這個……”
“沒話啦?是不是懵了?是不是感覺我說的很對,為什么你明明感覺有些地方我說的跟你想的不一樣,但是你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往后看?
呵呵,是你的真我在推著你看下去,你的假我或者說小我在給你造相,讓你去杠去反駁,然后就會造成你一邊又想看下去,又特么感覺有的地方不對產生糾結,假我的抗拒這點都不懂?
簡單一點講就是,你吃了一碗面條,如果它真的很難吃,你吃一口后絕對不會去吃第二口,但是你控制不住自己想要繼續吃下去,一直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