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兵笑道“師傅,說起這道菜,不得不說一首詩,我給你吟誦,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馬文兵說完之后看著師傅柳一口的反應(yīng),但是師傅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這詩,大嘴巴問道“什么屁詩,我怎么沒有聽說過?師傅不是文化人,你給我說簡單一些,是什么意思?!?
馬文兵繼續(xù)笑道“這首詩意思是主人公的癡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種種復(fù)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并存。一位純情少年熱戀中的心態(tài)在這里表露得淋漓盡致。成雙成對的雎鳩就像恩愛的情侶,看著它們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
柳一口道“你別瞎弄歪招,這一次嘗菜的是誰?是當(dāng)今的天子,你弄這個合適嗎?師傅覺得不合適,這個就算了,第二道菜是什么?快做給我看看。”
馬文兵不以為然,不同意師傅的觀點,解釋說道“正是因為天子親自嘗菜,我才想到這菜的,師傅你想想,天子啊,什么好菜沒有吃過?就是沒有吃過這么有詩意的菜,肯定會喜歡的?!?
柳一口還是堅持自己的意思,搖頭道“我說不行就不行,你了解天子還是我了解天子?趕緊做第二道菜,做給我看看。”
馬文兵也不再跟師傅柳一口爭辯,不懂詩意的師傅也不在一個頻道上,于是開始制作第二道菜。
馬文兵做的第二道菜叫半月沉江,半月沉江典故“半月沉江”是南普陀寺素菜館的一道名菜,此菜原名叫當(dāng)歸面筋湯。1962年郭沫若到廈門視察工作,到南普陀寺游玩用餐,當(dāng)歸面筋湯一上桌,看到一碗圓形的菜肴,一半香菇為黑色,一半面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月影沉在江底,色澤分明,加入當(dāng)歸味如雞湯,郭老連聲贊嘆,立即將這道菜命名為“半月沉江”并在飯后揮毫題寫《游南普陀》詩我自舟山來,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撼題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窩。
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半月沉江”點出“當(dāng)歸面筋湯”的絕妙形象。從此,“半月沉江”一菜身價百倍。
這道菜的主料水面筋400克輔料。香菇干20克冬筍50克當(dāng)歸5克芹菜10克番茄100克。調(diào)料味精3克鹽4克花生油50克。
制作的順序和方法
1面筋用手捏成直徑15 厘米、高18 厘米的圓粒;
2水發(fā)香菇去蒂切成兩片;
3凈冬筍切成滾刀塊;
4番茄切成黃豆粒大的丁,芹菜洗凈切丁;
5當(dāng)歸切成薄片,以上原料備用;
6炒鍋放在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燒至九成熱,放入面筋粒炸干水分,待浮起呈赤紅色時撈出,瀝油;
7瀝去油后侵入沸水中,泡至回軟撈出瀝干水
8瀝水后切成06厘米厚的圓片;
9炒鍋洗凈置火上,入水500毫升,又放面筋、香菇、當(dāng)歸、冬筍、精鹽,煮至面筋回軟時,撈起瀝干;
10除去當(dāng)歸,剩余的湯汁放入一大碗內(nèi)沉淀備用;
11另取大碗一只,碗內(nèi)壁涂花生油,再將香菇片分別放在碗底兩邊,再加入冬筍塊,倒入經(jīng)過沉淀的面筋湯;
12取小碗一個,放入當(dāng)歸和水150毫升;
13兩只碗一并放入籠旺火蒸;
14炒鍋洗凈置火上,加入清湯500毫升、精鹽、味精煮沸,撒入芹菜丁、香菇丁;
15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