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新區(qū)的拆遷通知也是八月十三號貼的,但是拆遷條例的宣讀和丈量工作比幸福坊要晚六天,畢竟這三個小區(qū)都屬于甄偉軍主任率領的拆遷小組的工作,工作有先后,很正常。
可是惠民新區(qū)居住的人比較雜,而且建筑是早期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很多違規(guī)建筑,而且周圍有些一樓的人家有小院子,地下室,有的甚至在旁邊空地上搭建了廚房或者住宅,連路都是石子路,并非水泥路,走起來膈人,而且垃圾管理異常,到處傾倒,異味難聞,那個小區(qū)的人不少人期待趕緊拆遷,畢竟誰也不愿意住這么臟的地方,可是有些人家得隴望蜀,弄出不少幺蛾子。
惠民新區(qū)的房子原本是紡織廠的家屬樓,但是紡織廠七十年代后期就倒閉了,房子早分給當時的職工家屬樓,后來時光飛逝,有不少人家搬走,也有不少人搬進來。
惠民新區(qū)的前四棟樓是當時建造給領導住的,樓高只有四層,且每層只有兩個房間,都是100平米一套房的規(guī)格,三室一廳,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可是豪宅。后面為了十來棟樓則是為了解決日益緊張的居住環(huán)境,都是六層樓高,每層四套房,每套房只有五十平米,因此較為擁擠,但是那時候五十平米也算是很不錯了,畢竟那會兒還有不少人都是租房住。
元寶家里買的房就是一百平米那種,而且還是一層的兩套房,這兩套房是原紡織廠副廠長家里的,原本是兒子兒媳孫子住一套房,正好老兩口住在旁邊另一套房,互相有個照顧,但是兒子工作高升去了南方,工作穩(wěn)定下來后,買房就提上了日程,因此忍痛割愛賣了這兩套房,這兩套房老廠長也是十分愛護,兩個小院一個種了不少鮮花,是老太太喜歡的月季,茉莉花,三角鐵,甚至還有薔薇花爬滿墻壁,姹紫嫣紅十分漂亮,元寶看了之后都覺的可惜,這么好的花園要拆遷了。
另外一個則是建成了一個小賣店,也就是四十來平方米,主要是賣香煙和糕點,零食,畢竟小區(qū)里小孩子多,愛抽煙的男人也不少,這兩種人愿意花錢,家庭婦女可是舍不得的。
這四十來平米沒有在房產(chǎn)證上寫,當時買的時候,老廠長非要一起打包賣,按說不應該給三十五萬五的,頂多三十二萬兩套房,這個小賣店當時就要來三萬五,可是一下子找兩套房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不是這個廠長要價高,拖了好久沒賣掉,元寶一家子為了拆遷就忍了,而且還有個煙草證可以轉讓,所以也不算白買,所以當時元寶一家子六個口袋都掏的空空的。
這會兒元寶一家倒是沒有急著報名丈量,小賣店這四十來平米嚴格來說是違規(guī)建筑,畢竟沒有房產(chǎn)證,金來富也不是沒想辦法,把這個小賣店的房產(chǎn)證給辦下來,但是難啊,多少雙眼睛盯著呢,送煙送酒送紅包人家一律不收,金來富就知道不可能了,元寶安慰親爹金來富,“這兩套房拆遷都屬于意外來財,我覺得咱們的知足!”
惠民新區(qū)違規(guī)建筑真的不少,原本不少空地,到處都是違規(guī)建造的小房子,因此不是元寶一家這樣想,他們也都是覺得這得算在房產(chǎn)證里,而且有些人家還在頂樓違建了閣樓,這些人散布“鬧事”可以多拿賠償款的事情,老百姓掙錢都不容易,白掉下來的錢當然越多越好,所以一下子一時間根本沒人做出頭鳥,急的甄主任嘴角都起泡了。
元寶雖然覺得甄主任上次勸她上學有點強人所難,但是她還是知道誰為自己好的,想著早丈量晚丈量還不都是那些錢,就勸親爹親媽,“錢到自己兜里,才是自己的!而且這樣鬧下去,咱們有兩套房的事情,肯定被更多有心人注意到!”
元寶爸媽其實覺得元寶說的也對,可是又下不了決心。金來富干脆來了一句,“去找劉半仙算一下!就這樣定了!”
劉半仙仍然在熱鬧的幸福坊小區(qū)門口那條商業(yè)街擺攤,而且生意相當紅火,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