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夫人,求求你們給口吃的吧。小老兒在這里給你們磕頭了,祝你們富貴安康,人壽年豐。”
上京東寧坊的街巷里,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乞丐,在敲開了一處院落大門后,就一邊唱著喜歌一邊向門后那人跪下。
“唉唉唉!你這么大的歲數了給我下跪,不是要折我的壽嗎?快起來,快起來。左右不過一些吃食而已,你等著啊,我去廚房找找。”
房主是個心善的年輕人,在扶起老乞丐以后,就去廚房找剩菜剩飯去了。
讓房主意想不到的是,這個蒙頭垢面,衣衫破爛的老乞丐就是半個月前,意氣風發到上京赴任的馬步軍都指揮使張濤。
那一夜他在殺了貴榮以后,就趁亂溜出了郡王府。一路上東躲西藏,終于在天亮前趕到了一處土地廟。
在佛龕后面一陣摸索,就找到了于則成之前為他準備的一只行囊,里面全是喬裝易容的物什。
當張濤以一副新面目混跡于大街小巷之時,任誰都無法將面前這個老乞丐和一位將軍聯系起來。
此時距離那一夜的瘋狂,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天。原本風聲鶴唳的城中守備,也逐漸松懈下來。
張濤在經過一番細心觀察后,決定逃出城去。
“出城做什么?”
當他來到南城門的時候,立即被一個把守城門的兵卒攔住。
張濤顫顫巍巍的從懷里掏出公檢遞了過去,同時用沙啞的嗓音說道:“投親啊。小老兒剛打聽到,析津府有個親戚過得不錯,打算投靠過去。”
兵卒接過公檢檢查一番,隨后又上下打量面前這個老乞丐。一時間善心大發,溫聲勸道:“老丈,析津府距離足有幾百里,又是天寒地凍的,以您老現在的身體,怕是等不到見到親戚,就得死路上。倒不如聽某一句勸,待得開春的時候,再出城不遲。”
張濤心中苦笑的同時,又是一番解釋。
二人的對話,也引來了城門官的注意。在了解了情況后,就瞪了兵卒一眼。
“就你多事,該說的都說了。他還不知死活,就放他離去。至于出城以后如何,你管他作甚?”
兵卒平白無故的挨了一通訓斥,也只能點頭哈腰的認錯。隨即就煩躁的向老乞丐揮了下手,示意對方可以離開了。
張濤又是一番千恩萬謝,這才拄著拐杖一步一挪的走出上京城。
一個時辰后,當他來到了城外的小樹林,就是在心里盤算日后行程。
自己闖了這么大的禍事,又一下得罪了兩大勢力,這大遼是待不下去了。西夏距離這里足有數千里,那是想都不要想。倒不如聽從女婿的勸說,繞過析津府取道涿州,由安肅進入宋國,等順利過了邊關再一路向南。找個物阜民豐的地方先安頓下來,至于以后如何給家人報仇,總能想個對策出來。
打定主意的張濤,就向著涿州方向趕去。這一路上,他不敢走官道,畢竟一個花甲之年的乞丐還能箭步如飛,怎么看都透著詭異,只能在樹林山野里穿梭行進。
經過十幾天長途奔波,終于繞過了析津府,并在官道上求得一支商隊的收留,搭乘運貨的馬車向著安肅方向而去。
又是一番奔波勞碌,當看到宋國邊關已經遙遙在望的時候,張濤始終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
他下意識伸手去摸臉上的妝束,尤其是那道從眉頭延伸到臉頰上的疤痕,心中祈禱千萬別被邊軍看出破綻。只要混進宋國,那便是天高任鳥飛。
稍后,車隊就在邊關城門外緩緩停下,一身老乞丐打扮的張濤也被好心的伙計攙扶下來。
“老丈,一會兒通關的時候,見到邊軍莫要緊張。宋國的那些兵卒對于咱們還是很和善的,你只管把過關理由說了,他們自然不會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