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朝那宏偉壯麗的王都之中,祖廟莊嚴肅穆地矗立著,宛如一位沉默的長者,見證著王朝的興衰變遷。
陽光透過古老的松柏枝葉,灑在祖廟那斑駁的墻壁和高大的石柱上,光影交織間,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這一日,太戊身著華麗的王袍,頭戴象征王權的王冠,在群臣的簇擁下,緩緩步入祖廟。
他的步伐沉穩而莊重,每一步都帶著對祖先的敬畏和對商朝命運的擔當。
太戊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復雜的情感,有對當下成就的欣慰,更有對未來的期許。
太戊站在祖廟的中央,面對著列祖列宗的牌位,神色肅穆。
他環顧四周,目光最終落在了伊陟身上。
此時的伊陟,身著素色的朝服,身姿挺拔,氣質儒雅。
太戊的臉上露出了溫和而敬重的笑容,他緩緩開口,聲音在空曠的祖廟中回蕩:
“伊陟啊,你可知吾今日為何要在這祖廟之中與你說話?”
伊陟微微躬身,謙遜地回答道:“王上,臣不知。但臣想,定是與國家大事有關?!?
太戊上前一步,輕輕拍了拍伊陟的肩膀,眼中滿是贊賞:
“伊陟,你之才德,堪稱吾商朝之瑰寶。自你擔任國相以來,國家在你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你所推行的政策,讓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發展,這一切吾都看在眼里。你于吾,于商朝,都有著非凡的意義,吾實不能再將你當作普通臣子看待?!?
伊陟聽聞此言,連忙跪地,惶恐地說道:
“王上,臣惶恐。臣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商朝的繁榮昌盛,是王上圣明,給予臣機會施展才能,臣不敢居功?!?
太戊親自扶起伊陟,笑著說:
“你無需如此謙遜。你的功績,眾人皆知。你就如那黑暗中的明燈,為商朝指引了前行的道路。”
周圍的大臣們紛紛點頭,一位老臣站出來說道:
“王上所言極是。伊陟大人自上任以來,不辭辛勞,深入民間了解疾苦,制定出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無論是農業的發展,還是吏治的整頓,都離不開伊陟大人和巫咸大人的智慧和努力。”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
“是啊,伊陟大人還善于選拔人才,如今王城上下,人才濟濟,皆是伊陟大人之功?!?
伊陟聽著眾人的稱贊,心中感動,但仍保持著謙遜:
“各位大人過獎了。商朝之盛,是王上領導有方,是各位大臣齊心協力,臣只是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
太戊微微點頭,然后看向祖廟中的列祖列宗牌位,神情莊重地說:
“列祖列宗在上,今有伊陟,輔佐吾成就大業。吾希望商朝能在我們的手中繼續繁榮,重現夏禹、商湯時期的王道輝煌。”
伊陟聽后,心中一動,他思索片刻,對太戊說道:
“王上,臣有一言。王上有此志向,實乃商朝之福。臣以為,夏禹、商湯之所以能成就王道,在于他們以民為本,敬天法祖,德政為先。我們當以他們為楷模,不斷努力。臣愿作《原命》,闡述此道,希望王上能將此精神發揚光大,讓商朝永享太平?!?
太戊大喜,“伊陟,你既有此心,吾甚感欣慰。你快快去寫,吾定當認真研讀,將其中之精髓貫徹于治國之道中?!?
于是,伊陟回到府邸,閉門謝客,專心寫作《原命》。
在書房中,他日夜操勞,查閱古籍,回憶商朝發展歷程,結合當下實際,將自己對王道的理解一一訴諸筆端。
數日后,伊陟帶著寫好的《原命》來到王宮,呈給太戊。
太戊迫不及待地打開竹簡,認真閱讀起來。他時而點頭稱贊,時而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