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透過稀薄的云層灑向大地,照亮了整個村莊和周邊的田野。希兒和那位流浪的少女一起走在村落的外圍,勘探周圍的環境。
對于她們來說,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尤其是對這位長期在外漂泊的少女而言。她時刻關注著每條道路的走向,以便在必要時能夠迅速找到逃離的路徑。
在這個村落里,人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在清晨漫步于田間,但通常都是老年人。然而,今天卻出現了兩個年輕的小姑娘。但當他們注意到兩個小姑娘臉上戴著的面紗時,便釋然地笑了笑。
他們之所以沒有過多懷疑她們的身份,是因為在他們村中有著一位紡織了得的婆婆,其紡織造出的制品深受女孩們的歡迎,常有外地人慕名趕來,這里的人大多也都習以為常。只不過,清晨時分外出的確實少見。
而且,這個時間點能醒來且閑來無事來田地里的無非不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而這位為希兒和少女提供面紗的老婆婆,在年輕時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美人,當年最能凸顯她氣質的也正是這些她親手紡織的面紗。
誰沒有年輕的時候呢?
大致對村落的地形和道路有所了解后,估摸時間老婆婆也差不多做好早飯了,希兒和少女動身返回。趕回時,恰好老婆婆已經做好了飯,希兒和少女過去搭把手,把早飯擺好。
其實,少女最初打算自己和希兒給老婆婆打下手,但因為廚房很小,兩個人進去會顯得擁擠不堪,如果再加上老婆婆的話,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所以,少女和希兒只能無奈地站在門口,看著老婆婆忙碌著做飯。她們想幫忙卻無從下手,最后只能尷尬地站在那里,成為了兩個“花瓶”。
于是,少女決定改變策略,既然不能在廚房里幫忙,那就利用這段時間去看看這個村落吧!這樣想著,少女拉著希兒一起離開了廚房,開始探索這個陌生的地方。
經過半天的相處,少女和希兒與老婆婆之間的關系變得熟悉起來。當晚餐準備好后,三人圍坐在餐桌前,享受著美味的飯菜。希兒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心中涌起一絲好奇,忍不住問道:“婆婆,這里只有您一個人住嗎?您的家人不在這里嗎?”
希兒的問題一出口,少女立刻緊張起來。她在桌底下輕輕踢了希兒一腳,責怪她怎么能問出這么敏感的話題。希兒也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急忙低下頭,不敢再看老婆婆的眼睛。看到老婆婆沉默,她以為自己的提問可能觸動了老婆婆內心深處的傷痛。
老婆婆微笑著夾起一筷菜放在希兒碗中,目光溫柔地看著她:“傻孩子,你不需要感到愧疚。不要把老婆婆想得如此脆弱,過去的事情就讓它們過去吧,沒有什么是不能說出口的。”說完,老婆婆緩緩放下手中的筷子。
希兒和少女見此情形,紛紛停下手中的動作,默默地注視著老婆婆。
“你們都是年輕的姑娘,需要更多的營養來滋養身體。婆婆我已經吃飽了,這些剩余的食物就交給你們兩位小姑娘了,一定要全部吃完哦,千萬不要浪費糧食。”老婆婆輕聲說道,眼中滿是慈愛之情。
趁著這個機會,婆婆講起了自己的故事。她告訴兩人,其實她原本也有一個兒子,但不幸的是,幾年前兒子進城后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車禍,最終離開了人世。盡管肇事者賠了不少錢,但這并不能彌補她失去親人的痛苦。
然而,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那位導致她兒子死亡的小伙子態度誠懇,而且在事故發生后的日子里,經常陪伴著她這位老婆婆。幾年前,當她的老伴生病時,那個小伙子不僅掏出了錢財,還不辭辛勞地四處奔波,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們。不知情的人甚至會誤以為他就是她的親生兒子。
后來,老伴因病去世,那個小伙子又提議將她接到城里一起生活,但她因為念舊而婉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