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架著牛車跑出去老遠的張衛國陡然打了個寒顫。
他看了眼天氣,摸了摸鼻子,嘀咕了一句:“我是不是得找個媳婦兒了啊……”
話音剛落,腦子里竟然第一時間出現了剛才那個售貨員的臉。
他嚇得渾身一抖。
直接伸手在臉上輕打了一巴掌:“張衛國,清醒一點!人家是供銷社的售貨員!”
他說著,刻意忽視了心里頭浮現出來的些許失落,看了眼手里的報紙,重新抖了抖手里的韁繩,牛車的速度很快提起來,往長橋大隊趕去。
沒想到,剛到村口,他就受到了村口大槐樹下一大幫子村里人的熱烈歡迎。
大家一看到他,就眼睛發亮地呼啦啦朝他跑過來。
說實話,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用……”等我兩個字都沒說出口呢,最先跑到跟前的村里人就直接搶過他手里的韁繩。
“快下來,還有兩個供銷社要送貨呢!!”
“啥?”張衛國都傻眼了,“不是三個供銷社都有人送了嗎?怎么還有兩個?豐哥有事沒去?”
“哎呀,你先下來!”張老爹真是覺得這兒子沒眼力見兒,索性直接伸手把兒子給拉下來。
一邊跟人一起把牛車趕到車間倉庫那邊去搬貨,一邊解釋道:“不是之前那幾個供銷社,是今天又新增加了幾個別的公社的供銷社讓我們送貨過去,也不知道今天這是怎么了。”
張衛國:“!!!”
之前幾家供銷社還要顧豐一家家去跑,去談,現在人家供銷社的領導卻直接反過來,主動要給他們廠代銷。
從“36”這個數字開始,就一直在心口徘徊的激動興奮在此時達到了巔峰。
“我知道是因為什么!”他把手里的報紙遞給顧蓮,“姜琴同志在江安晚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上面提到了咱們廠,供銷社的人跟我說,好多客人都是給江安市的親戚朋友帶的!”
有人迷迷糊糊道:“江安晚報?哪兒的?”
話音剛落,邊上就有村里人道:“就咱們市里啊!江安市!這你都不知道!”
其實哪里是不知道江安市,是不敢置信,長橋大隊竟然能有人在江安晚報上刊登文章,文章里還給家具廠宣傳了,還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顧蓮眼睛一亮,趕緊展開報紙一看:“真的有!好長一篇文章!!”
比起之前姜琴在涇陽縣日報上刊登過的兩篇一千字左右的文章,這次的篇幅明顯大了不少。
年輕人們忙著搬貨,老人們在這方面幫不上忙,只能催促顧蓮:“阿蓮,快給咱們讀讀,怎么夸咱們廠了。”
以顧蓮的性子,就算是大家不催,她都想給大家念一念。
更何況大家還這么急切得催了。
她更是樂得呲著牙,抖了抖報紙,大聲就開始念。
姜琴這篇文章不算長,兩千字,快的話,幾分鐘就能讀完。
但她這次卻讀了有足足二三十分鐘。
幾乎沒讀一段,人群中都會有人驚呼一聲:“哎呀,這寫的不就是我嘛!”
明明文章里幾乎沒有提到一個具體的人名,就算是有,也完全是姜琴虛構的,至少在長橋大隊根本沒有這樣一個人。
但姜琴寫的每個對話,每個細節都太過生動寫實了。
仿佛就是大家平時說的話,做的事。
所有人都能在這篇短短的文章里找到像是自己的人。
本來大家是想看看,姜琴同志的文章里是怎么宣傳家具廠的,結果聽到后面,完全是沉浸其中。
最后聽到“涇陽縣第一家具廠”幾個字的時候,都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文章到這里就讀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