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母拿著帕子,幾乎是一分一厘地檢查每一處地方,生怕有哪里疏漏了,到時候把自家孩子的皮膚給刮破了。
但就以她這么細致的檢查,這小推車上上下下,除了被她檢查出一些灰塵以外,竟然絲毫沒有任何問題。
車身的竹篾和木條都打磨得非常光滑,上面上了一層的清漆,觸手非常舒服。
每一個關節的鎖鈕都非常堅固,且都藏在非常隱秘的地方,有幾個連接處的鎖鈕和釘子實在是沒辦法藏起來,就用軟布包裹起來,哪怕是李母用力用手撞上去,也絲毫不會覺得疼。
李母以前也是機械廠的工人,深知要關注到這個細節的地方有多不容易。
一個縣里的家具廠就能做到這種細致程度。
偏偏還不貴,還不要工業票!
這還有什么好說的。
剛好要去買菜,李母直接就把幾個孩子抱到了小推車里面,然后推著小車就準備去買菜。
江安市里日常訂晚報的家庭不算少,看到那篇文章的人更不少。
但李母卻是最先拿到小推車,還直接拿出來用的少數幾個人之一。
老人帶著孩子出門不少見,但一下子帶這么多看著才一兩歲的孩子出門,竟然還拿一個小推車裝著走,可就不多見了。
這一路上,可算是吸引了不少過路人的注意力。
李家這群小孩都是人來瘋的性子。
越是被這么多人看著,就越是興奮。
四個小孩兒也就那么點大,愣是扒拉著小推車的四邊欄桿,各種搖晃跺腳,要不是身高都還沒有欄桿高,那是恨不得直接翻出去的節奏。
但即便是還沒有翻出去,四個小孩兒也是實打實把小推車的底座跺得“砰砰”作響。
這一幕,看得連路過的陌生人都心驚肉跳。
推車的李母卻非常淡定。
這模樣,讓路過的人都忍不住嘀咕:“這是親奶奶嗎?”
但就是在大家詫異又擔憂的眼神注視下,這看著平平無奇的小推車竟然就這么安安穩穩地挺了一路。
不管孩子們在車里如何鬧騰,這小車就跟車里沒人一樣,連一點嘎吱嘎吱的聲音都沒發出來。
這一下,可算是把大家驚呆了。
這哪來的車,這么穩當?!
不少沒看過報紙的人忍不住眼睛一亮。
等看到李母買了菜,把扶手一邊的袋子撐開,就這么把菜都放進去的時候,更是直接就有人上前跟李母打聽去了。
這小推車好啊,能裝孩子也能裝米糧肉菜,空間大,底盤穩,買了菜,不光不用拎著了,孩子們還碰不到,又好用又安全。
連家屬院里本來還說李母是浪費錢的鄰居都心動了。
“李姐,買菜回來啊?這就是你之前說的那個晚報上的小推車啊?看著還挺好用,多少錢啊?”
李母笑得合不攏嘴:“不貴,幾塊錢的事兒,還不要工業票,我家也就是孩子太多了,要不然也實在是用不著。”
說完,擺擺手就回家去了。
留下院子里一眾鄰居,有不為所動的,有心動卻在猶豫的,也有被刺激到的。
住家屬院的好處挺多,壞處也不少。
其中一個壞處就是,大家都是機械廠的工人,各自家里每個月是多少工資多少收入,你家今天新添了什么東西,我家今天給家里人做的什么菜,簡直一目了然。
有不把這些對比放在心上的,自然就有心里過不去的。
都是一樣的收入,一樣的大家庭,憑啥你能頓頓吃肉,我就只能吃糠咽菜?
你家的孩子能坐小推車每天出門玩兒,又安全又舒服,我家的孩子就只能拿一根繩拴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