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父子倆的表現(xiàn)就足夠讓人驚掉下巴了。
再看看獨輪車上的東西。
嚯,這才出去多久啊,就買了這么多東西啊。
黑瘦軍嫂就看著顧家人推著獨輪車從外頭經過,眼神都收不回來了,忍不住跟邊上的王娟嘀咕:“我就說她不是個會持家的,你看看,誰家剛來能買這么多東西的?真是浪費,要我是她婆婆,我怎么也得說她一句。”
黑瘦軍嫂叫張玲子,她家和王娟家是鄰居。
砌的灶也在一塊兒,平時做飯的時候兩家人都是在一塊兒。
要不兩個人平時總在一塊兒呢。
今天也不例外。
只是說別的還行,這人家剛來,可不就得置辦東西。
而且,王娟剛才也看了,那獨輪車上東西看著多,實際上都是一些日常用品。
頂多是說一句人家過日子精細,說不上浪費。
王娟也不跟她杠,只看了眼她鍋里:“玲子,今兒怎么又煮掛面了?不是剛發(fā)了工資嗎?怎么也不給你男人和閨女割點肉。”
張玲子果然很快轉移了注意力。
“嗐”了一聲。
“發(fā)工資有什么用,一大半都得寄回老家去,我拿到手就那么點,還想吃肉,怎么不割我的肉呢。”
張玲子說著還挺得意:“我買這掛面是趁著上回供銷社清倉庫的時候買的,雖然有些碎了,但便宜呢,還能省下來一半糧票。雞蛋也是我去老鄉(xiāng)家收的,都是供銷社嫌小不要的,我看了,小是小了點,但便宜啊,還有我這院子里種的木耳菜和絲瓜,都不用買菜了。”
王娟眼神有些復雜地看了眼她鍋里清湯寡水的木耳菜雞蛋面。
光是這幾天她看見的,這一模一樣的湯面,張玲子就做了有六七天了。
連里頭的木耳菜都不帶換的。
她還很有道理。
“這才四月份,除了木耳菜,我這院子里的絲瓜都還沒熟呢。”
王娟:“……”
“自己種的沒成熟,你不能去菜站買點?又不貴。”
說實話,張玲子既然能隨軍,就說明她男人的級別不低。
事實也的確如此。
張玲子的男人叫向紅旗,跟王娟的男人一樣是二營的連長,一個月工資八十多,出任務回來還有各種補貼。
就算是真寄回家一大半,那少說也得有二三十在手里。
就算是沒辦法天天大葷大肉的,三五不時割點肉炒個菜,也絕對是夠用的。
這四號家屬院這么多鄰居,王娟就沒見過誰家像張玲子這么天天給男人孩子喂草吃的。
張玲子卻不覺得自己做的有什么問題。
很是不以為然道:“吃什么肉啊,我們小的時候沒肉吃不也一樣長大了,現(xiàn)在這些小孩啊,日子可比我們那時候好多了,我這面里都放豬油呢,這油水怎么也夠的。”
“況且,我不得攢點錢?萬一我這肚子里再給大妹添一個弟弟,這往后娶媳婦兒要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
王娟:“……#¥¥#%¥#%”
心里頭各種思緒劃過。
她是真想說,你還好意思說別人浪費不會持家。
要真按照你的生活標準來算,這整個家屬區(qū)有一個算一個能被你夸一句會持家的就沒幾家。
包括她王娟,也一樣是大手大腳不會過日子的。
還想說,你與其在這里算買小雞蛋買臨期壓碎的掛面能省多少錢,還不如在你男人身上多下點功夫。
要是能每個月少寄回去十幾二十塊錢的,不比你這省下來的錢多?!
但她看看張玲子那樣子,再想想她平時的為人,到底還是把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