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什么是空間?
虛無的邊界,聽師傅講解的,他只懂了這個,完全沒有比喻,他是七竅通了六竅,只剩下一竅不通。
不過還好,他得到了一個儲物袋,只令他驚喜與無法扼制的迫不及待,以至于師傅后面講了啥,都忘記了。
回到自己的“洞府”里,將儲物袋小心翼翼的放置在桌上,生怕將它弄壞。他先左右觀察了一下,整個儲物袋的結(jié)構(gòu)。
整體是紅色的布料前后兩邊的中心都繡有黃色的圓形花紋,開口也是黃色細線編織繩子交錯手法鏈接,末端也是打了一個圓圓的結(jié)繩,做工以他的水準來看,整體看上去還是蠻精致的。
儲物袋看上去鼓鼓的,但捏上去卻是空無一物,一松開,它又自個鼓了起來。
這里面到底裝了什么?竟然能儲物,并且能將物體縮小,到底是什么原理呢?
且聽下回分,分個屁,田真他現(xiàn)在就要搞清楚原理。
伸出手指,注意力集中,無形的波紋狀散發(fā)而出,精氣神合一的共鳴態(tài)緩緩覆蓋在儲物袋上。
世間萬物,在這片宇宙空間之下,它們就得遵循世界最基本的自然規(guī)律,那就是共鳴與平衡。
所以,他感受到了由共鳴點傳遞而來的平衡差信息,這是一種從未體會過的復雜感覺,有點點難以描述,有一點像黏糊感,一點膨脹感,更多的是如放大鏡般的空間感。
以田真的理論推理,動合為靜,即陰陽相合便是一方空間,這方宇宙也是無形的閉環(huán)才有的一方空間。那身為儲物袋有著比袋子本身還要大的空間,其中含著陰陽的奧秘也是理所當然的。
先不著急搞清楚空間原理,先看看怎么使用的。
他將之前無聊時做的木杯放在了儲物袋旁,在盯了盯發(fā)現(xiàn)沒有絲毫變化后,他小心翼翼的打開了儲物袋的袋子口。
發(fā)現(xiàn)里面有著一團濁而不散的氣團,一打開袋子口就散發(fā)出某種不明覺厲的波動,但旁邊的木杯子沒有絲毫驚人變化,更何況其周圍的一切物質(zhì)。
他仔細的瞧了瞧,發(fā)現(xiàn)不是沒有變化,是變化極其微小,就跟用手輕輕錘擊鐵塊,表面上是看不出絲毫變化的,但在微觀來看是確確實實的發(fā)生了形變的。
雖然沒有那么夸張,但的確是那個道理,不然他就要懷疑這木頭做的杯子是不是這個世界的東西了。
感受到兩者之間產(chǎn)生共鳴點,要等到木杯發(fā)生很明顯的變化,估計不知要等到后年馬月去了,就跟石頭與木頭產(chǎn)生的融合時間一樣,要么是大量時間,要么是一定程度上的高溫。
想要加速或調(diào)整能量信息的轉(zhuǎn)化平衡,這就需要第三者了,一個支點。
眾所周知,越是相同頻率的音叉,所產(chǎn)生的共鳴點其動能同頻的效率越高。
而現(xiàn)在他田真要做的就是作為類似琴弦上的按壓,音頻的支點,使其達到同頻共鳴態(tài)的最高效率。
然后在撥動琴弦,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也就是平衡差。
“臥槽!”
木頭杯子突然的縮小嚇了田真一跳,這讓他停下了作用力的施加,然后木杯又變回了原來大小。
“臥槽!”
居然成功了,田真眼里亮晶晶的。
反復嘗試了幾次,他發(fā)現(xiàn)共鳴狀態(tài)的木杯通體散發(fā)著淡淡的金色光暈,而且作用力相同的情況下,縮小程度也是有著距離的影響,越靠近儲物袋木杯才能縮得越小。
這是什么原理?這儲物袋里的氣到底是什么?木杯是怎么縮小的?
他回想起師傅所講解的,虛無的邊界。
虛無,田真雙手虛合,掌中一寸便是這宇宙空間虛無閉環(huán)的一部分,如果說將這一部分獨立出來,給它創(chuàng)造一個閉環(huán),就如將一個陀螺給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