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晨曦初露,天邊泛起了魚肚白,將古老而威嚴的皇宮染上了一層淡淡的光暈。
沉重的皇宮大門在衛(wèi)兵的推動下緩緩打開,發(fā)出低沉的“嘎吱”聲,仿佛在宣告著新的一天的開始。
朱元璋身著龍袍,頭戴皇冠,在一眾侍衛(wèi)和太監(jiān)的簇擁下,邁著沉穩(wěn)而莊重的步伐走向金鑾殿。
他的身姿挺拔,龍行虎步之間盡顯帝王之威,每一步都像是踏在歷史的脈搏上。
金鑾殿內(nèi),早已站滿了文武百官。文官們身著華麗的朝服,頭戴烏紗帽,手持笏板,整齊地排列在左側(cè);武將們則身披鎧甲,腰佩寶劍,威風(fēng)凜凜地站在右側(cè)。
眾人見皇帝駕到,紛紛下跪行禮,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那聲音在宮殿中回蕩,如雷鳴般震撼。
待朱元璋在龍椅上坐定,早朝正式開始。文官隊列中,一位大臣出列,他邁著小碎步,神色莊重地走到大殿中央,手持笏板,恭敬地奏道:“啟稟陛下,微臣看見前幾日傳來奇事。
有青龍自天外而來,其身姿矯健,鱗甲閃耀,似攜天地之靈氣。
伴隨青龍而來的,還有數(shù)位神仙,他們仙風(fēng)道骨,周身環(huán)繞祥瑞之光。
此等神異之象竟降臨在慈寧宮,隨后皇后娘娘的病便奇跡般地痊愈了。
此乃上天降下的祥瑞之兆啊,預(yù)示著我大明國運昌隆,陛下洪福齊天。”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微微點頭,臉上露出欣慰之色。
他深知,這所謂的“祥瑞”不就是咱大孫那未來系統(tǒng)搞的鬼,但對于穩(wěn)定朝局、振奮民心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當(dāng)下,他高聲命身旁的太監(jiān):“傳朕旨意。”太監(jiān)領(lǐng)命,向前一步,展開圣旨,尖聲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三日前慈寧宮現(xiàn)青龍與神仙之祥瑞,皇后鳳體因此康復(fù),實乃上天眷顧我大明。
此乃大吉之象,朕心甚悅。特令全國上下,普天同慶,著禮部籌備慶典事宜,舉國共賀此祥瑞之兆。
朕望文武百官,恪盡職守,與朕共沐天恩,同護大明之繁榮昌盛。欽此!”
圣旨宣讀完畢,文武百官再次下跪,齊聲高呼:“陛下圣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臉上皆洋溢著喜悅之情,他們深知,這道旨意不僅是對祥瑞的慶賀,更是對大明未來的美好期許。
在這一片歡呼聲中,早朝繼續(xù)進行,而整個皇宮乃至整個大明王朝,都沉浸在這祥瑞降臨的喜慶氛圍之中。
當(dāng)晚,夜幕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輕柔地籠罩著整個京城。
然而,這座古老的城市卻并未陷入沉睡,反而像是被點燃的篝火一般,處處洋溢著熱鬧非凡的氣息。
大街小巷都張燈結(jié)彩,五彩斑斕的燈籠高高掛起,照亮了每一個角落,燈光在夜風(fēng)中搖曳閃爍,仿佛在歡快地舞蹈。
整個京城都在為祥瑞降臨而慶賀,畢竟那神奇的景象是如此震撼,眾多京城百姓都親眼目睹了。
青龍翱翔于天際,其巨大的身影在陽光的映照下閃耀著神秘而威嚴的光芒,那光芒如同璀璨的星河灑落在人間;神仙們身姿飄逸,衣袂翩翩,周身環(huán)繞著如夢似幻的祥瑞之光,
他們降臨在慈寧宮的上空,宛如一幅來自仙界的畫卷。這奇異的場景深深地烙印在百姓們的心中,成為了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也讓他們由衷地感到喜悅,仿佛大明的未來將因這祥瑞而變得更加光明璀璨。
皇宮內(nèi),更是一片歡騰。花園中,繁花似錦,花香在夜風(fēng)中彌漫開來,與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
文武百官身著華麗的服飾,齊聚于此,慶賀這難得一遇的祥瑞。
他們圍坐在精美的桌案旁,桌上擺滿了珍饈佳肴和美酒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