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岱剛打下敦煌的時候就曾經向后方建議速速派遣官員前來管理,可惜目前涼州地區依然缺乏官吏,益州的官員們因為朝堂上的小小風波短時間內沒有被外派,而涼州的漢軍北伐軍指揮部本身都缺乏人手,自然沒法再派人來敦煌主持大局。
別說敦煌了,張掖那邊都沒人,尹家跑路的那位尹太守聽聞自己走后發生的事情后說什么也不肯回去赴任,最后還是陽群大手一揮讓鄧銅帶著人馬去當地駐扎,以至于河西四郡目前呈現一種詭異的軍管狀態——當地都沒有太守,全靠漢軍的將軍們充當臨時行政長官。
比如今天的馬岱就在處置貿易官司——雖然上次借助魯先生的事情壓服了城中大戶,不過還是時不時發生各種各樣的小摩擦,由于敦煌前任太守已經被送去功德林改造,所以目前所有的事情都要由馬岱處置。
好在平時大部分官司都比較簡單,哪怕是馬岱也能處理——目前大軍駐扎敦煌又沒有其他事情,大部分漢軍士兵因為不用操練,最大的任務是進一步加固城中的房子,防止冬日受寒,徹里吉手下的羌人在附近找了一處適合挖洞的地方給自己挖了過冬的窯洞,結合他們自身的帳篷,效果還不錯。
再加上不久前網友們送來的寒衣,馬岱覺得這里的生活也沒想象的那么困難,如果不是謝琳總想著開春了就繼續往西打并天天在自己耳邊啰嗦的話,日子還是不錯的。
直到他碰上了今日的爭端。
坦白的說馬岱來之前覺得爭端無非是低買高賣、語言溝通不暢引發誤會、習俗差異導致矛盾等等問題,自問這些天也積累的豐富的經驗,在聽取訴狀前他已經在暢想自己軍政一把抓積累經驗留名史書的未來了,兄長雖然勇武,但是這種安撫地方平息爭端令漢羌胡人和平共處的事情他能做得到么?
然后他就聽見來告狀的胡人用生硬的漢話悲憤地控訴:
“大將軍,他們不認我們付的錢,也不肯賣給我們貨物!”
啊,等等,什么玩意兒?
沒等馬岱反應過來,另一邊的商隊成員也跳了起來:
“馬將軍,莫聽這胡人亂說!分明是他們拿著自家貨幣來買,想要虛幣換實!”
什么虛幣什么換實,你們在說什么?
盡管聽不懂下面的人在說什么,馬岱還是擺出威嚴的樣子,讓雙方各自闡述理由,而他也總算大概聽明白出什么事兒了。
白金三品——或者說龍馬龜幣是當年由西漢掌管皇室財政、鑄錢的機構“少府”統一鑄造的一種虛值貨幣,本來當年是漢武帝用于削弱諸侯的實力,強化中央集權的手段,不過由于虛值巨大,也引起了社會上空前的大盜鑄,數年內因盜鑄錢幣而死的人不可計數(一種說法是死了數十萬人,還不包括自首的百余萬人和沒被發現的因此而死的人),所以這種錢只流通了五年就被廢止了。
但還是出了一點點意外——西域之路上的商人發現,這種錢幣可以用來衡量商品的價值,又便于攜帶,非常適合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甚至出于對大漢王朝的崇拜和信任,哪怕大漢朝廷已經停用這種貨幣,白金三品依然在西域商路上流通,并保持了一定時期的活力。
哪怕到了百年之后,涼州地區依然有少量的龜幣存在,不過因為價值虛高,主要作為收藏品而非貨幣流通(比如之前引誘西羌聯軍的財物里就有龜幣),其他西域小國和胡商之間也保留了一定量的白金三品。
本來隨著大漢的衰落,河西四郡也插上了大魏的旗幟,自然不會承認這種貨幣的價值,西域商人們最多捏著鼻子認了,也許再過一兩代人,他們就會徹底遺望這種錢幣的來源,以及當初用這種貨幣貿易導致的虧損。
但是天見可憐,眼一閉一睜的功夫,大漢又打回來了!那位敦煌太守,姓倉還什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