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兩天時間總算是把桔梗都種植完了。蘇峰準備明天繼續進山,這兩天山珍值也不多,都沒超過三十。
第二天三人匯合,一人一個背簍,不過這次蘇大民手中多了一柄鋼叉,腰間還掛著一個彈弓。
蘇峰手中還是那把柴刀,蘇小跳拿了一根棍子,防止遇上蛇。
看到三人又進山了,村里人開始竊竊私語。
村頭的大槐樹下,村民們圍坐一圈,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蘇峰家種植藥材的事情,空氣中彌漫著懷疑與好奇交織的氛圍。夕陽的余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為這場議論添上了一抹溫暖的色彩,卻也掩不住那份對未知的不安。
“蘇峰那小子,書倒是讀了不少,可這地里的活,書本上能教得會嗎?”張大爺捋著胡須,一臉不以為然,“咱們祖祖輩輩都是靠種糧食過日子,這藥材嘛,聽著就玄乎,萬一伺候不好,那可是血本無歸啊!”
“可不是嘛,我聽說那藥材嬌貴得很,澆水多了少了都不行,病蟲害也厲害。”李大嬸接過話茬,眉頭緊鎖,“再說,就算種出來了,賣給誰啊?咱們這窮鄉僻壤的,哪有人收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旁邊的小王,是個年輕后生,平日里就愛上網沖浪,他插嘴道:“網上倒是說現在健康養生越來越火,中藥材市場需求挺大的。但關鍵是,咱們這地方有那技術和條件嗎?別到時候錢沒賺到,地還荒了。”
“對,對,就是這個理兒!”眾人紛紛點頭附和,顯然大多數人對蘇峰種藥材的計劃持保留意見。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趙嬸突然開口:“不過話說回來,蘇峰那孩子從小就聰明,做事也有分寸。他既然敢這么干,說不定真有啥門道呢。”
“哎,趙嬸,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蘇峰是你侄子,你當然向著他說話。他當初宅在家里你咋不去管他,聽說人家現在都不愿搭理你。”有人打趣道,引來一陣哄笑。
笑聲中,蘇峰三人越走越遠,但關于蘇峰種藥材的話題卻沒有隨著他們進山而消散。
反而,它像一顆種子,在每個人的心中悄悄生根發芽,有人期待有人等著看笑話。
清晨的秦嶺,薄霧繚繞,山巒疊嶂,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蘇峰三人裝備齊全,踏上了深入秦嶺的征途。
蘇峰手持鋒利的柴刀,走在最前面開路;姑父蘇大民則緊握著一支鋼叉,多年的山林經驗讓他深知這把傳統農具在野外生存中的實用價值;而蘇小跳,年輕氣盛,肩扛一根長棍,一邊走一邊用棍子敲打周圍的草地,防止有蛇。
他們沿著蜿蜒曲折的小徑前行,腳下的土地時而堅實,時而泥濘,每一步都需謹慎。
蘇峰走在最前,用他那敏銳的目光掃視著四周,不時停下腳步,用柴刀撥開茂密的灌木叢,為后面的兩人開辟道路。
姑父蘇大民緊隨其后,他的步伐穩健而有力,手中的鋼叉不時揮動,既是為了驅趕可能遇到的野獸,也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
蘇小跳則顯得有些興奮又緊張,他緊緊跟隨在姑父身后,手中的長棍不時揮舞,仿佛是在為自己壯膽。雖然他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但初次深入秦嶺的他,還是不由自主地握緊了手中的棍子,準備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
隨著他們逐漸深入秦嶺腹地,周圍的景色也變得越來越原始而神秘。高大的樹木遮天蔽日,陽光透過密集的樹冠灑下斑駁的光影;山間溪流潺潺,清澈見底,偶爾還能見到幾只小動物在林間穿梭。這一切都讓三人感到既震撼又驚嘆。
這次進山他們還每人帶了一袋子花生,都是過年剩下的,這玩意家里很多,為的就是怕再遇見金絲猴這些小可愛,他們這次就可以直接喂給這些小家伙了。
蘇峰一邊帶路一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