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復雜的疾病,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血脂異常
- 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 C)升高,尤其是LDL - C,被稱為“壞膽固醇”,它容易沉積在動脈壁內,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關鍵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 C)降低也會促使疾病發生,因為HDL - C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高血壓
- 血壓升高時,血流對動脈壁的沖擊力增大,會損傷動脈內膜。這使得脂質更容易沉積在受損部位,而且高血壓也會促進動脈壁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
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處于高水平,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與體內的蛋白質結合,形成糖基化終產物。這些產物會改變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同時也會引起炎癥反應,有利于脂質沉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吸煙
- 香煙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會損傷動脈內皮細胞,降低血液中HDL - C的水平,還會使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加,促進血栓形成,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
年齡和性別
- 隨著年齡增長,動脈壁會逐漸老化,出現彈性減退等情況,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風險。男性發病率一般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絕經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發病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遺傳因素
- 家族中有早發(男性親屬發病年齡小于55歲,女性親屬小于65歲)動脈粥樣硬化病史的人,其發病風險相對較高,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這些基因會影響脂質代謝、血管壁的結構和功能等。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養:
飲食調整
- 控制脂肪攝入: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如動物脂肪、油炸食品。適量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攝入,比如多吃深海魚(三文魚、鱈魚等),它們富含ω-3脂肪酸,對心血管有益。
- 增加膳食纖維:食用蔬菜(如菠菜、西蘭花)、水果(如蘋果、香蕉)、全谷物(如燕麥、糙米)等食物,幫助降低膽固醇,減少脂質吸收。
- 控制鹽和糖攝入:減少鹽的攝入可降低高血壓風險,每天不超過5 - 6克鹽。同時,要少吃高糖食品,避免血糖波動。
生活方式改善
- 適量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騎自行車等。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運動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可改善血脂、血壓等。
- 戒煙限酒:戒煙是非常重要的,吸煙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如果飲酒,男性每天飲酒的酒精含量不應超過兩個標準飲酒單位,女性減半。
情緒管理
- 減輕壓力:長期的高壓力狀態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可通過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來減輕壓力,保持心態平和。
定期體檢
- 定期檢查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以便及時調整治療和調養方案。按照醫生的建議服用藥物控制相關疾病,如他汀類藥物控制血脂、降壓藥控制血壓等。
以下是一些適合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食譜:
早餐
- 燕麥粥搭配藍莓和堅果
- 材料:燕麥50克、藍莓50克、杏仁10顆、牛奶200毫升。
- 做法:將燕麥放入鍋中,加入牛奶煮至濃稠。盛出后,撒上藍莓和杏仁。
- 功效:燕麥富含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藍莓含有抗氧化劑,有助于減輕血管炎癥;杏仁中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