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大人,朝廷抓我們,想必是認為我們與那人有什么關聯。”
韓信說道,“所謂天下鉤捕,如果讓與之有關的人參與,豈不是勝算更大?不知丞相,認為其可妥當?”
“呵呵……”
聽到韓信的話,李斯當即一笑,“你們的話都有些道理,不過,我李斯,可并不愿意就這么聽信了!”
什么?
原來他是李斯啊……
大秦朝廷有兩個丞相,三個三公。
其中,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
李斯的威名,在民間其實是更勝過馮去疾的。
沒錯,馮去疾是老秦權貴,其實他是后來的丞相,一開始的丞相是王綰。
而李斯當時,乃是廷尉。
馮去疾當時還是上卿,是后來補的王綰的缺。
別看當時李斯只是一個停位,但是那個時候他就敢嗷嗷叫的和丞相王綰唱對臺戲。
沒錯,王綰當時代表的是非常守舊的老秦貴族勢力,而李斯總是有一些新穎的想法,兩人彼此之間,很不對付。
而馮去疾當時,還在王綰的后邊。
當時的嬴政,既給與王綰尊重,同時,對李斯也十分的青睞。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李斯滿嘴的新穎想法是法家決策中更利于君王的,也利于嬴政快速實現自己政治抱負,一統六國的。
所以,嬴政一統六國的時候,李斯總是參與最多的,六國的人,對李斯可特么熟悉了!
武有雙王一蒙,文,有李斯。
當然,后來王綰沒有和李斯繼續斗的下去,因為這家伙仗著自己的地位和影響,還有后面人的支持,非要讓嬴政在剛剛一統六國的時候就實行分封制。
嬴政表示我不封,然后王綰就聯合宗室還有儒生等,一起進諫。
那個時候也是淳于越最為春風得意的時候,我左有大公子扶蘇的信賴,又有丞相王綰的支持,后有廣大儒生的尊崇,整個江湖誰不尊稱我一聲淳于博士?
我感覺我要起飛啊?
于是,當著嬴政的面,教訓嬴政說,你好不容易一統天下,卻不實行分封制,你是想讓秦國朝不保夕嗎?你得做!
嬴政見狀人都傻了,你哪位啊?
李斯看了直接火力全開,當成了嬴政的嘴替,對著淳于越的理論,從頭脖子到腳一通痛罵,把他駁斥的幾乎體無完膚!
嬴政一聽龍心大悅,心說一個不想當丞相的廷尉,不是一個好李斯。
你能這么表現,那新的丞相就你了!
反正,你本來也有功勞,而且還總能站在朕的立場上!
而且,你還和那些老秦權貴們不一道!
就你了!
于是乎,嬴政表示,李斯說得對,當即把淳于越一幫儒生交給李斯治罪,干好了,我讓你當丞相!
然后對王綰說,老王啊,你今年六十五了吧?孫子有了嗎?
王綰表示我才六十二啊,你記錯了吧陛下?
然后王綰回過神來,馬上晚上就進宮,表示陛下還是您說得對啊,我今年虛歲六十五,實歲我都七十多快飄八十了,我該回家抱孫子和重孫子了。
然后王綰就從那個位置上退下來了,沒多久人都沒了。
而后馮去疾順利補位,從那以后,老秦權貴們也看明白了,一是不參與到分封制里面,二是不和儒家再做任何的聯手了。
本來也只是利用,后來見你沒有什么作用,不,還特么很具有副作用,索性,不聯手了,轉成打壓了。
“李相?”
曹參心里驚訝,原來面前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丞相李斯?
剛才他還不確定這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