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耗國力,王翦也怕,但沒有項燕那么怕。
首先秦國從商鞅變法之后,那就是全國實行先軍政策,實行外向型擴張國策,所有的軍事改革,貴族改革和農業改革,全都是沖著能夠支撐軍隊對外打仗去的。
就算王翦的幾十萬大軍能夠在江邊屯兵一年,那后面的秦國朝廷上下也是能夠支撐得起的。
一是因為秦國的國力使然,第二也是因為屯田本身也能緩解一部分壓力,只不過不多。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一場仗如果能夠打勝了,那么能夠給秦國帶來的回報也是巨大的。
畢竟楚國是地盤大,人也多,這要是能把楚國給兼并了,秦國能夠回一大波血!
但是!
楚國可耗不起!
當國家遭遇巨大危機的時候,楚國可以組織幾十萬大軍與秦國迎戰,或者拼死一搏。
但是,他耗不起!
他的模式不是秦國這樣的,他的模式是大貴族私有制,最大的貴族群體是屈、景、昭三大氏族。
楚國朝廷本身的國庫和軍糧資源可以稱一時,但不能維持長久,想要維持長久,必須那些貴族們也得出力。
貴族們表示出力當然可以,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肯定愿意出力啊。
但,這個力不能白出啊!
如果在他們看來,國家沒有那種抑制的危機之后,他們當然也就不愿意持續的出血了。
如果雙方第一時間打起來的話,他們當然會繼續向前線輸血出力。
但雙方并沒有第一時間打起來,王翦就地屯兵,根本不和你打。
三大貴族群體一看,心說如果一直這么維持下去,那得消耗他們多少糧草?
這可不行啊!
于是他們合計了一番,去找到楚王表示,大王啊,您看這秦國人是屯兵來了,并不打算和我們打仗,還是讓前線的大軍撤回來吧。
畢竟前線大軍40萬,每天得消耗多少糧草?
不是,畢竟前線大軍四十萬,我們把打仗所需要的糧草就這么消耗光了,萬一等回頭秦軍真的打過來沒有糧草了,可該怎么辦?
楚王聽了表示有道理啊,那就讓項燕撤吧。
項燕于是乎就撤了,而王翦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看到楚君后撤,王翦當即下令,精銳打頭,突破敵方陣營,大軍全都追殺過去。
結果兩軍一碰,楚軍潰敗,四十萬大軍,非死即降,楚國在短短的兩個月內,隨即亡國。
項燕也被追到蘄縣,被王翦斬殺。
不過雖然項燕死了,但是作為六國最后一個能夠與秦軍掰手腕的人,他的威望和本身的信仰價值,當然是六國之后所推崇的。
而這個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他的親兒子,本身也有一定本領的項梁了。
正是靠著他老子的威望,使得他成了大秦地下社會的無冕之王,誰見了都得尊稱一聲,您是哪位的那位是吧?
“所以啊……”
趙龍說道,“因為項梁能帶來的威望,再加上不少的六國余孽都會跑到距離咸陽最遠的會稽躲著,所以,殷通就想著留著項梁,來幫自己震懾和管理這些六國余孽。”
“哦?是如此啊……”
聽到趙龍的話,嬴政和李斯,當即恍然。
繼而,嬴政冷冷一笑,“他倒是夠聰明的。”
“那是,而且好處遠不止這些。”
趙龍說道,“殷通留著他們,那是能賺錢的。”
“賺錢?”
“這是肯定啊。”
趙龍說道,“你是反賊,你在我的地盤上呆著,你能不給錢嗎?”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