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云兮也湊過去看了一眼,不禁贊嘆道:“確實不錯。”
藍天、白云、草地、風車,如若油畫一般鮮明,構成了一幅很美麗的背景。
照片中的男孩笑容燦爛,充滿了青春活力,與身后的美景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時宴哥,晚上記得把這張照片發給我哈。”
“好。”
安云澤的拍照行為似乎激發了其他人拍照的興趣。
隨后,大家開始四處尋找美麗的風景和有趣的角度,擺出各種姿勢,或單獨拍攝,或三五成群,紛紛留下美好的瞬間。
拍得最多的還是安云兮的單人照片,擺拍的,抓拍的,偷拍的。
周時宴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安云兮,很多的畫面,他都忍不住想要用相機記錄下來。
趁此機會,周時宴也跟安云兮拍了兩張合照。
背景,角度,光線都是他親自調好,再讓嚴華給他們拍攝的,拍出來的效果自然是非常好。
拍完了風車,安云兮他們又去看了在紅松洼自然保護區西北角百年樹齡的落葉松,人們都習慣地稱它“一棵松”,它被塞罕壩人驕傲地稱為“功勛樹”。
與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和御道口牧場自然保護區相比,就地形地貌而言,紅松洼自然保護區更加開闊、平坦。
這里沒有那種突兀高聳的山峰,也較少連綿起伏的丘陵。
遠遠望去,視野無遮無擋。
所以,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一棵松”那傲然挺立的身影。
因為周圍絕沒有第二棵樹,它那刺破青天的氣勢,才更加顯得卓而不群。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安云兮挺喜歡這棵樹的,在這里拍了不少照片做紀念。
“在這樣的地方,能有這么一棵活了兩三百年的樹,也是難得。”
安建華摸著這棵百年松樹的樹干,說道。
“聽說,要是沒有這一棵松,就沒有塞罕壩這邊百萬畝人工林了。”
安云兮昨晚查這個景區相關資料的時候,也了解了關于這“一棵松”的情況。
正是這“一棵松”給了那些塞罕壩拓荒者一些珍貴的啟示:這里既然能生長一棵松,就能生長百棵松、千棵松、萬棵松……
因為這棵松的存在就說明這里適合落葉松生長,具備建設大型機械林場的可能。
后來的造林實踐,完全證實了當初專家推斷的正確性。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今塞罕壩百萬畝人工林正是源于紅松洼的“一棵松”。
安云兮他們用半天的時間結束了紅松洼的游覽。
接下來,他們要驅車前往承德豐寧縣。
全程兩百多公里,3個半小時的車程。
為了節約時間,他們的午餐都是在車上吃的。
11點半出發,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大約是下午三點。
豐寧壩上草原又名京北第一草原,位于冀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西北部,總面積350平方公里,是距首都最近的天然大草原。
這里是壩上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語稱此地為“海留圖”,意為水草豐美的地方。
一到地方,安云兮先是完成了今天的簽到任務。
“叮咚!在豐寧壩上草原簽到,獲得承德雙橋區地皮一塊,相關產權證書和文件已存入系統背包。”
一塊地皮?
借著上廁所的機會,安云兮查看了一下這塊地皮的資料。
嗯,距離避暑山莊不遠,周邊景區很多,交通也方便。
真是一個特別適合建酒店的地方!
安云兮毫不猶豫地把地皮的資料發給了秦立安,讓他安排走程序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