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人多嘈雜,有附近住戶來買海鮮,也有搬貨的力工在人群穿梭,路邊很多日用品和吃食攤子,品類繁多,像是一個大型市場。
林氏邊走邊看。
來到這里有一段日子了,每當置身人群中,總有種不真實的恍惚感。
“哥你等等我,這有賣油餅的,我買兩張餅路上墊墊肚子,你要不要也買兩張?”
旁邊一道聲音把她扯回現實,下意識看過去。
說話的兄弟二人身上又臟又黑,衣服皺巴的像咸菜干,比乞丐好不了多少。
就算數月干旱的村人都沒這么狼狽,但在碼頭卻很常見,兄弟倆應該是剛從船上下來的船工。
另一個漢子懷里抱著包袱,老實的搖頭:“我就不買了,回家正好是晚上,你大嫂肯定做飯了?!?
“兩張餅才十文,這趟結了二兩工錢...” 買餅的漢子話說一半閉上嘴,想起碼頭人多眼雜,“行吧行吧,那我自己吃了,你在旁邊等著別亂走?!?
一張餅比巴掌大不了多少,十文錢確實貴。
林氏腳下沒停,看了兩眼就走遠了。
到了茶攤,果然有鏢局的人在歇腳,因為李石的關系,鏢局的人看到林氏母子十分熱絡,請二人喝了茶,并告知距離回程還要等一個時辰。
崔景文坐在茶攤上干瞪眼,灌了一肚子茶水,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干等著多沒勁。
“娘,要不咱進城逛逛吧?”
鏢局的人探頭道:“你們第一次來這邊吧?城門進去就是西市,有好多外地來的稀罕東西,咱們那邊見都沒見過,不買也能開開眼?!?
崔景文迫不及待想去,林氏起身道:“那我們就去逛逛?!?
“哎對,東西我們兄弟幫你看著,你們就放心去逛,回來一根蟹毛都不帶丟的?!?
林氏笑著道了謝。
臨海交通便利,確實有很多東西是青陽縣沒見過的,但也只對古人有效,落在林氏母子眼里,每一樣東西都很熟悉。
比如當地人眼中稀奇的香料,在林氏看來就是饞人的燉肉佐料。
豆蔻、丁香、桂皮......
大手一揮,各買了一包。
布料也比青陽縣賣的便宜幾文,林氏買了幾塊柔軟的細布,回去貼身的衣服穿。
回去的路上,馬車里沒了貨物,但被他們買的東西塞的滿滿當當。
車隊特意繞了一下,把人送到下河村外。
林氏多給了二十文作為感謝。
昏黃的夕陽映在村口,崔景文咬牙搬起裙帶菜,左肩掛著捆調料的草繩,右肩背著布料。
林氏不忍心:“把布料給我吧?!?
“不沉,我能搬動?!?崔景文強撐著往前走,“明年我一定要考個秀才,考中后第一件事就去買馬車,以后買東西直接運到家門口?!?
從村口到崔家老宅還要走十多分鐘,崔景文憋著一口氣,飛快往家趕,生怕卸了力。
要累就累他一人行了,不能讓娘累著。
林氏內心觸動:“過一陣蓋了新房,咱們就買頭牛,買了牛就省事多了?!?
崔景文頓時停下腳步,雙眼放光:“對啊,牛能耕地還能拉車,就不需要馬車了?!?
心中那股勁頭頓時散了大半。
那就不急著考秀才了。
“不過...” 林氏繼續道,“牛車耐力不行,并且走的慢,勉強能跑一趟青陽縣城,要去隔壁縣,還是得有馬車。”
崔景文眼前泛黑,胳膊一軟,竹筐被放到地上。
說到底,他還是讀書的命。
崔景文靠著竹筐,滑坐在地上:“胳膊沒勁了,先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