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谷場短暫熱鬧過后,大伙兒很快進入工作。
林氏回家去拿前日做好的海藻菜。
“娘,我也一塊進城。”
崔昭昭想了下,從柜子里掏出塊散碎銀子,跟著林氏一塊進了城。
母女二人趕到西市時,已經(jīng)日頭高懸,有些商販正在收拾攤位,準備回家。
但市場里面依舊人頭攢動,叫賣聲不絕。
崔昭昭找到一個空著的攤位,前一個商販挑著自家種的菜來賣,水靈靈的菜一擺開就被陸續(xù)買光,這會兒已經(jīng)挑著扁擔樂滋滋走了。
母女二人占住空攤位。
林氏拿出一塊土藍色粗布,鋪在地上,四角用石頭壓住。
翠綠色的竹筒往布上一擺,乍一看也看不出賣的是什么。
這次算是試營業(yè),林氏沒拿太多海藻菜,只有十個細短竹筒,每個竹筒里只裝了半斤海藻菜。
母女二人擺好后,打量起市場的布局。
西市有兩個入口,分東門和北門,她們所在的位置臨近東門,東門外面是縣城的居民區(qū)。
原身之前的早點攤就在居民區(qū)里面,所以對這一片比較熟悉,之前就經(jīng)常來這邊買菜。
百姓從東門進來,買完日常吃用的菜就折返回家,不需要再往里走,所以林氏周邊基本是賣菜肉的商販。
林氏旁邊攤位是賣果子的,婦人面前簍子里的蘋果斑斑點點,大小不一,賣相很差。
但這已經(jīng)是為數(shù)不多能吃到的水果了。
賣蘋果的婦人看了林氏母女兩眼,只覺得之前沒見過二人,應該是剛來擺攤。
“你們這是賣啥的。”
婦人好奇探頭瞅了瞅。
自家的蘋果被蟲子啃了,果子結的也不大,擺了幾天攤也沒什么人買,索性也沒心思買。
反倒對竹筒更感興趣。
竹筒切割的十分整齊,上面還蓋著葉子編的蓋子,她想不到里面能是什么。
聽說有種小吃是把糯米裝在竹筒里蒸出來,可是現(xiàn)在新米還沒下來,陳米價格更是貴上了天。
林氏笑了笑,從簍子里又拿出一個粗竹筒,里面同樣放著海藻菜,夾了一筷子放在洗干凈的葉子上,遞給旁邊的婦人。
“自家做的小菜,你嘗嘗。”
婦人受寵若驚,搓了搓手,小心接過葉子。
葉子被修剪成橢圓形,林氏在家已經(jīng)提前清洗干凈,專門用來裝試吃品,而粗竹筒里的海藻菜則是給客人試吃的。
葉子上的海藻菜裹滿湯汁,順著葉子邊沿往下滴答流淌,流到了手腕上,婦人下意識嗦了口湯。
湯汁一入口就瞪大眼。
咸酸甜辣的滋味在口腔交織,實在妙不可言。
“咕咚——”
婦人咽下口水,把葉子上的海藻菜丟到口中,隨著咀嚼的動作,雙眼慢慢放光。
“嘶,大妹子你這小菜味道沒得說,太好吃了。”
僅僅一口胃口就被打開,婦人咂吧著嘴,恨不得再吃上幾口,但這是人家拿來賣錢的。
又饞又想吃,只能從筐里抓出個蘋果,狠狠咬上幾口。
順手拋給林氏兩個蘋果。
“大妹子你也嘗嘗,咱自家種的蘋果。”
穿越農(nóng)門,全家團聚闖災年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