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沒關系,許織月看了太多遍,身體沒學過,但腦子學了。
現在的她又特別精通舞蹈。
雖說不能把那舞姬的絕學完全復刻出來。
但復原個五六分像應該沒問題。
畢竟這是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真正的古舞。
在一個選秀比賽的初舞臺上,只有五分像,也足以驚艷世人。
跳出來絕對能燃爆互聯網,說不定還會擁有第一個千萬播放的舞臺直拍。
但問題是沒有合適的鈴鐺,許織月把市面上大大小小會響的鈴幾乎買了個遍。
可是系在裙擺和腰間上要么太大太亂影響美觀,要么聲音不夠清亮。
古時候的鈴鐺不長這個樣子,而且最開始是用于祭祀用。
但那位舞姬出生在古舞世家,她天賦好,又肯用心鉆研。
舞姬獨創的“鈴音舞”的靈感源自她第一次參加宮宴時發生的意外。
當時為她伴奏的樂師不慎突發惡疾就那么死在臺上,被旁邊訓練有素的侍衛迅速抬下場。
就好像什么也沒發生過一般。
表演不能中斷,這場舞未跳完,在等待新樂師上場的空隙時,舞姬也不能就那么傻愣愣地站在臺上。
她反應速度很快,拾起散落在地上的一串精巧地鈴鐺系在腰間繼續表演。
舞姬一動,鈴音也隨之舞動。
清脆地鈴音就是最好的伴奏,和舞姬輕盈靈動地身姿完美結合在一塊。
在場人無不感到震撼。
救場很成功,經此一事,舞姬開始從名不見經傳的小角漸漸地受人吹捧起來。
在之后的日子里舞姬更是死命鉆研怎么讓這個鈴鐺和舞姿融合地更自然靈動些。
跳舞時完全不需要伴奏,只有清脆的鈴聲。
這很難。
必須先利用超強的核心讓那鈴動起來,奏出音調,然后身體立刻就要跟著那拍子一起動。
而且身姿必須輕盈靈動,鈴聲也不能嘈雜沉悶。
所以對鈴鐺也是有要求的,需要特制。
舞姬出生在古舞世間,她借助家族的人脈花重金尋找能人巧匠。
倒真找到一位技藝高超的“神人”為她量身打造了九十九串音鈴。
每個鈴鐺發出的聲調都是不同的,可以用來演奏樂曲。
經過舞姬的苦練和技巧控制,她的獨門絕技“鈴音舞”終于問世。
舞姬也靠這個舞徹底站穩腳跟,成為汴京最受人追捧的名伶。
可惜,那極為精妙的舞隨著舞姬的死去也一起消逝在歷史的長河里,什么也沒留下。
除了她之外,再也無人知曉,世間曾存在那么精妙地一支舞。
所以現在的關鍵是,身處22世紀的許織月去哪里能尋到一位“能人巧匠”能給她量身打造一副跳舞用的音鈴呢?
靠她父母雙亡0人脈0助力?
還是靠她兜里沒有1萬塊的存款?
都不能,許織月絕望地想。
就這么放棄?
可是許織月想她好不甘心??!
或許是重新想起了和舞姬朝夕相處看她練舞的那段時光。
或許是自己翻閱所有史書典籍再也找不到那舞姬哪怕一丁點的影子能證明她曾存在過。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許織月想在初舞臺對著觀看直播的千千萬觀眾跳這支“鈴音舞”。
然后在別人詢問這支舞師承何處時可以用極為懷念地語氣講起關于那個舞姬的故事。
那曾一舞動京城的拂音娘子。
*
許織月糾結的功夫又把第二支備選的